第三个误区是网络货运就是做车货匹配。研究显示,我国车货匹配平台在2013年到2014年快速涌现, 数量一度接近300家。在100家物流企业中,不使用平台叫车的企业仅有9家,44家企业濒繁使用平台叫车。而这个误区会导致网络货运陷入“ 一切为了找车”的思维困境,长期寻找陌生运力,导致物流运转效率难以提升。
第四个误区是网络货运等同于开票。无车承运人试点时期,全国试点企业仅229家。2020年网络货运放开申请门槛之后,市场掀起一波小高潮。据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共有2382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这个误区会导致部分网络货运平台仅靠“开票”业务获利,尚未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很大一部分企业合规性 及真实性没落到实处,造成“虚开发票”乱象。公众号:网络货运平台指南
杜兵:变局之年 网络货运的困境与突围
— 4—
网络货运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整体来讲,网络货运最重要的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的使命。
一是建立符合网络货运要求的商业模式——实时场景的数字化。网络货运企业的身份比较特殊,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提供方,对上游来说它是承运人,对下游来说它是托运人。它在产业链条里户部署相应的数据化系统。所以我觉得网络货运企业实际,对产业了解更深,能够对上下游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支持。因此,网络货运企业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无一例外都要用上最具价值的内容——实现传播数字化。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内部,或者说角色内部,要实时产生相关数据。其一,工作现场直接产生的数据,后续才会相应有更大的价值,这是有别于原有信息化的概念。其二,在一个产业链条里,所有系统的部署方式或者运转方式,必须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同,自己内部的效能是非常有限的,物流天然是需要产业协同的。
二是提升企业运力供应链能力。我们总结了几个矛盾,一是既要运价合理,又要运力稳定。如何实现?一定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起自己的稳定运力,同时具备灵活的匹配能力,来解决这些需求。二是既要降低管理成本,又要提升交付质量。实现方式是要把整个全业务流转过程以及外部决策协同过程数字化。三是既要“按期支付”,又要合规。解决方案是,财务结算整体透明化、数字化。
三是要提升数字化交付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我们服务的逻辑是,对于现在的物流用户来说,不仅仅是把货运到,同时还要展现运输的过程:货物流转到哪些环节,在哪个节点上,数据状况是什么,是否碰到异常状况等,这些数据化的内容必须要提供给相应的客户。这就是数字化交付能力,是区别于传统货运的关键所在。
四是改善货车司机的生存环境。通过积累第一现场数据为核心资产, 平台能链接金融、保险、货车后服务等周边产业资源,惠及包括货车司机在内的货运各方,打造让一个货运人 行之有道、取之有道的良性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