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业内从业者将Temu称为“索马里电商”,低价的打法,实则是助长了铺货模式,只能有短期红利。但这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所谓的de minimis制度:只要商品单价低于800美元,就可以免税、免检进入美国。通过美国T86模式,Temu将大量货物拆散,化整为零,然后用蚂蚁搬家的模式,大量进入美国,达到规避关税、维持低价的目的。
T86政策取消之后,Temu手握低价优势的牌已经不再受用,策略转向已是必然。这或许也有积极的一面:告别低价内卷,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事实上,Temu也早已尝试更扎实的立足方式。2024年3月,Temu上线了半托管模式,主要针对货在海外仓的卖家,让商家通过海外仓自主发货,物流时效直接缩短至3-5天。同一个月,Temu正式启用美国当地的仓库,在美国有库存的中国卖家,可以直接从美国发货。但在这个阶段还没有美国卖家参与,使用美国仓的仍旧是中国卖家。
直到2024年的11月,Temu全面开放美国卖家注册,通过简化流程和优惠政策吸引美国本土商家,进一步深入美国市场。首先就是将发展重心从全托管模式转移到半托管模式上。其实在半托管模式上线后的半年,Temu就一直在扩大半托管商家数量,为半托管商家提供流量倾斜。到了今年3月份,Temu直接推出“全托管爆款迁移计划”,要求所有爆品在4月1日前转入半托管模式,否则流量扶持将大幅减少。
自4月26日起,大量Temu美国站全托管卖家遭遇商品下架,部分店铺下架比例超过50%,个别卖家全托管商品完全下架,仅有半托管链接得以保留。截至4月30日,Temu美国站的全托管店铺几乎全部处于“本店正在休息”状态,陷于业务停摆。
同时,Temu推出了Y2模式,旨在将全托管卖家转移至新赛道,通过国内直发降低门槛,同时利用平台流量扶持(如搜索页加权、推荐位优先)维持用户活跃度。
其次就是地区战略转变。自美国上线以来的两年半时间里,Temu进驻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扩大到了90个。根据美国高盛的报告,美国在Temu商品交易总额(GMV)中的占比2024年为50%,预计到2027年将下降到25%,今后亚洲和欧洲有可能成为主战场。
据Sensor Tower提供的数据,Temu近期在法英两国的广告投放增幅分别达到了40%和20%。Temu4月份在巴西市场的广告支出同比激增800倍,以至于巴西给其贡献的流量份额暴增到11.59%。与此同时,Temu在美国大大降低了广告投放力度,甚至停掉了Google Shopping广告,广告费用支出下降31%
Temu一直以来也在致力于产品的本地采购。5月9日的最新消息,Temu宣布正式面向澳大利亚本地卖家开放平台,允许其直接向本地消费者销售商品。除了欧洲和南美之外,2025年,Temu还开始在日本和韩国招募卖家。采用这种做法的地区已超过20个国家。可以看出,Temu将市场布局从“单中心增长”转向“多极化扩张”。
无论是多市场的布局、还是在产品上深耕的价值选择,这场长达102天的关税风波都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增添了一抹韧性。风波暂时过去了,但每个出海人都习得了对抗风险的方法论和心力。有时候,我们会说放弃吧,但有时候,我们更常说,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