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村断言,将物流系统向中西部挺进延伸已成为一种趋势。2010年,电子商务自建的物流中心纷纷落户中西部,郑州、武汉、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成为这些企业青睐的“福地”。阿里巴巴显然也看到了这种变化,在未来的仓储建设计划中,他们决定在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仓储设施投资。除了华北、华东、华南等热点区域,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中西部地区也被纳入其中。
对此,刘建新也认为,随着网上购物不断普及,电子商务企业迟早会进入中西部地区,物流配送系统应该先行建设,不过由于支撑体系建设相对落后,顾客的消费习惯尚需培养,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西进的速度,似乎并不会太快。主动权之争
推出千亿元物流战略的阿里巴巴,如同一头巨鳄闯进了池塘,势必会引发行业出现一系列变革。北大纵横运输物流咨询中心总经理雷春昭表示,受到冲击的或不仅限于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众多物流企业而言,同样面临着挑战,尤其是那些正努力打造“电子商务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
平台之争
在阿里巴巴集团新的物流战略中提出,投资仓储不会涉及到硬件和作业层面的管理,他们做的是仓库作业需要的信息。在物流其他领域,阿里巴巴集团表示主要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自己不会直接涉足。
阿里巴巴如此表态,显然是为了给那些与之合作的物流企业“减轻压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宣称的仓储物流,不仅服务于物流业的伙伴、淘宝卖家,也服务于各个独立的企业和消费者网站。而早在去年,京东商城也提出要开放自己的平台,进入京东平台的客户是由京东提供仓储和配送,这可以让京东收取合作伙伴的平台费用以摊薄物流建设成本。
有专家分析,一旦B2B、B2C的供应商和C2C的卖家开始租用阿里巴巴或是京东商城的仓库,对阿里和京东而言,利润绝不仅仅只是租金,还有IT系统使用费、物流配送费(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分成)。雷春昭认为,如果阿里巴巴还能提供统一的售后客服,那么这将成为另一个收入来源。那时的物流企业,可能从事的仍只是最简单的配送环节,在与电子商务企业定价权的争夺上,将仍处于被动。
跨界反击
2010年,为了改变“网商”控制话语权的局面,快递行业纷纷进军电子商务,顺丰、宅急送、申通快递三甲各自成立了顺丰E商圈、e购宅急送、久久票务网,中国邮政也联手TOM集团推出B2C网站“邮乐网”,发起“跨界反击”。“目前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服务于大城市,但当市场向更广阔的二三线城市扩展时,物流和全国布局的作用就愈发重要。”中国邮政集团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陈清说,“做电子商务,邮政最大的优势就是物流。”邮政方面用数字证明了其在物流布局方面的实力,包括全国4.6万个邮政营业网点,3.6万个银行网点以及15万名配送人员。除了传统的网上购买外,邮政也考虑介入线下直邮,甚至正在试点在上千家邮局直接销售“网货”。
在宅急送总裁陈显宝眼里,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宅急送的一个战略,属于小商战,他们自己推出电子商务网站,也属于试验,不过陈显宝也认为,宅急送优势在项目客户,可以和一些客户合作做电子商务,有些商家客户是愿意的,关键看点击量多大。可见,对于电子商务民营快递并不是没有想法。
物流企业都明白,简单的配送服务,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他们必须进行多方面尝试,尽快成长为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并打造一个可以满足多方需求的物流平台。一位民营快递公司老总就明确表示,快递和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将是快递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要想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分到更多的蛋糕,就决不能只做被动的递送者。
把握关键
2010年,许多垂直类B2C都完成了从垂直类网站到综合类商城扩张的布局,在IT系统、仓储、物流体系也建立起来,网站前台和后台都有了支撑更多库存的能力。例如,凡客诚品耗资上千万购买的物流系统是公司的一件宝贝,它提供的数据支持,给后面的及时送货提供了可能。而阿里巴巴除了建设全国仓储网络外,一个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流平台——淘宝物流宝平台,以及物流合作伙伴体系以及物流服务标准体系,都在完善当中。
雷春昭提醒,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理念上的差距,是物流企业必须弥补的最大短板。客观看来,包括中国邮政、宅急送等国内物流企业,有成为专业化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和网购物流平台的实力,他们现在都可以为提供销售、物流、收款及仓储服务。尽管物流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纷纷跨界投资物流,遇到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2011年,电子商务巨头的物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将成为红海。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完善硬件、提升服务和细分市场,才是在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竞逐中掌握主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