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的五年发展,使沈西工业走廊规模以上企业由232家,变成如今的650家。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续五年年均增长40%以上的数据,则向世界宣布:此时的沈阳企业早已实力倍增。
而围绕“大发展,快发展”的主题,沈阳装备制造企业已从“单打独斗”变为“集团作战”,重量级的装备制造企业成群涌现,形成了上下游协作有序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中,沈阳市重点培育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更迅速成长为全市第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煤炭装备工业园的沈阳三一重装公司总经理吴佳梁,自信地宣告:“从零到第一,三一重装用了不到4年就走完了传统企业要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作为沈西工业走廊上一家异军突起的新兴民营企业,三一重装秉承着同样的性格,与新老企业一起,“加速度”奔向世界级。
嵌入世界工业坐标的中国“铁西”
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在沈西调研时指出:“铁西区必须以世界的眼光,以更大的胸怀和气魄,培育造就世界级的企业、企业家和世界级产品。”
为了让沈阳企业摆脱为人“打工”的初级发展阶段,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大企业、新型企业集团。沈阳采取了发展空间支持、政策扶持、环境保障和规划引导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将沈阳机床集团等20家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培植成具有很强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市场份额高、产品配套能力和工程成套能力、技术输出能力和资本输出能力强的世界级企业。今年,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远大集团等三户企业,将率先实现了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
而沈西工业走廊的冶金工业园内,两个与国际接轨的大平台也已初具雏形。“预计在未来3—5年内,我们将打造一个产值500亿元的再生资源园和一个钛合金工业园。”冶金工业园主任孟宏,十分审慎地谈起了冶金园酝酿良久的未来发展规划。
再生资源园平台建成后,园内再生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达产后产值,均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另一个平台:钛合金工业园,则主要生产为航空等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做配套的产品。预计五年内产值将达到103亿元,产量近9.3万吨/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一的“钛生产王国”。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峰告诉记者:“世界级的企业,要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市场上,拥有众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大的世界级知名品牌产品。”
建设重大型数控机床、大型盾构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百万伏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主辅机、百万千瓦核一级泵阀、超大型重矿机械装备、煤矿井下综采成套设备等10大类100个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沈阳制造的“内在修为”,助其在世界装备制造的大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
在数控机床、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品领域的77个主要产品中,沈阳铁西有44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首位,18种产品列国际前10位。
成功将变压器、电抗器等产品打进世界输变电设备顶级市场——美国市场,并很快得到多方认可的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总经理叶军自信地告诉:“从世界500强企业手里争得市场份额,我们靠的是什么?说到底还是世界级产品。什么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还是世界级产品。”
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沈变多年分包生产德国西门子中标产品的附属地位,一举在国内西电东送重点工程——贵广二回输电工程中标后得以扭转。沈变,终于以项目主导者的身份,达成了与德国西门子的历史性合作。成为国际舞台上,和德国西门子、ABB等世界顶级跨国“巨无霸”公司竞争的“实力派”。
2007年,沈阳机床上海挂牌转让股份,曾经吸引大摩、高盛、美国TPG新桥,以及三一重工、大族激光等无数国内外企业巨头关注。最终选择美国加纳基金,沈阳机床成功实现强强联手,实施对国内外企业并购,步入国际化高速路的预期。
当越来越多的沈阳制造光耀世界,嵌入世界顶级竞技舞台。世界投向沈阳的目光,也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迟疑。
短短五年间,沈阳西部已聚集外资企业786家,合同利用外资总额32亿美元,引进国内民间资本1200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77.6亿元。目前,加上普洛斯、艾默生、三菱重工等新引进的企业,在铁西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发展到30个,还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实现在铁西投资建厂。
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是看能生产什么,而是看能否自主开发、研究和生产所需要的装备。
作为曾经创造了新中国200多项第一的“共和国装备部”,沈阳那份自主创新的“骄傲”,一直汩汩地流淌在每一名产业职工的血液里。
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沈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实现开发新产品2688项,高新技术产值达420亿元。
成功建设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美国地标性建筑水景大厦等幕墙工程,在世界各地尚有数百个项目的沈阳远大集团,其玻璃幕墙连续四年产销量占世界第一,并将在未来三至五年间,建设成节能门窗等6大领域的世界第一品牌。
沈阳远大拥有了中国自主技术的超强能力,仅在抚钢的二次烟除尘系统工程中,就实现了国内环保第一例脱硫工程,除尘指标要超过欧洲标准5倍。这是远大人用8年时间,投入近亿元进行环保设备研发,进而领先世界的结果。
“GE要收购沈鼓,是因为他们觉得沈鼓这几年进步很快,产品跟他们没有太大区别,用户完全能接受。”虽然GE的收购案早已成为“过客”,但是沈鼓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苏永强一语道破的,却是铁西众多企业迅速崛起的“天机”。
五年来,沈阳老工业企业投入技改、研发的资金逐年递增,五年累计达18.8亿元。新增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