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通用航空市场呼之欲出 西安成产业集群

2010-11-12 17:00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以前的航空市场大致只有军机制造和民航运输两块构成,在通用航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据权威研究人士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飞行开放,未来10年,中国内地将成为世界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至少需要1200架公务机,年营业额可望达到600亿元人民币。到2012年,我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万-1.2万架,按国际通行的航空产业拉动比例1:10估算,将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航空业的大门真的打开了!机会真的来了!”

  这是最近频频造访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包括温州、陕北、台湾在内的一批批企业家参观完后的一致的兴奋感受。

  不仅仅是这些企业家,实际上,自“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西安航空转包生产暨国际合作论坛”分别于2009年10月和11月在西安阎良航空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成功举办后,来自美国、法国、荷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到航空基地实地考察就络绎不绝。航空基地通过组织基地入区外资、内资对口企业与外来考察团直接交流对接等方式,让投资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就在航空基地”。

  新加坡航空企业考察团中的几家企业考察后当即决定要在航空基地投资;荷兰航空企业考察团与航空基地共同成立的“中荷航空产业合作办公室”已于今年5月26日下午在航空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揭牌,并与多家基地航空企业形成了多个合作意向;世界最大的航空系统供应商——古德里奇公司副总裁一行在航空基地考察后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合作项目发展。

  冲击、吸引这些企业家的,毫无疑问来自于对他们来说是突如其来又巨大无比的中国航空市场的历史性机遇。

  万亿航空市场面临井喷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以前的航空市场大致只有军机制造和民航运输两块构成,在通用航空(是指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年底,我国拥有通用航空器997架,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每百万人拥有不足0.5架,机场70余个,年产值17.9亿元人民币。

  而同一时间节点下的美国,拥有通用航空器23万余架,约占全国航空器的98%,每百万人拥有743架;通用航空机场1.68万个,约占全国各类机场的96%,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市场空间有多么巨大,可以说,通用航空业是我国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另外,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过1000美元时,消费以家电满足为主,人均GDP过2000美元时,家庭汽车消费开始,人均GDP过4000美元时,飞机将进入家庭。相对应的是,我国正在做着这样的“证明题”,在2003年和2007年人均GDP分别过1000美元和2000美元,几乎在重复着这条消费曲线,尤其是这两年汽车消费的“井喷”式增长,完全可以推测现在才刚刚起步的航空产业接下来的爆发能量。

  实际上,经过30多年的民间财富积累,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端倪。据了解,在江浙、广东等一带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私人飞机已不是凤毛麟角,只是囿于包括空域限制在内的种种复杂原因,不愿为人所知而已。上半年东莞企业家驾自己私人飞机抓贼的新闻,就是露出的冰山一角。

  据权威研究人士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飞行开放,未来10年,中国内地将成为世界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至少需要1200架公务机,年营业额可望达到600亿元人民币。到2012年,我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万-1.2万架,按国际通行的航空产业拉动比例1:10估算,将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两年前中国甚至不存在私人飞机市场,但在未来十年里,这一市场规模将每年增长20%至25%以上,十年内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亚洲最大的私人飞机销售商“亚洲jet”执行总裁迈克尔·沃尔什的看法听上去或许有些难以置信,但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启动,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航空产业,将催生一个万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并将保持10年以上的黄金发展期。

  体制创新构建新型发展模式

  仅仅是5年前,航空业还是国有企业的一统天下,行业之外的企业要进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到现在很多人说起航空业,还是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难怪,航空业由于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防,一直以来是我国管理和控制最严的行业之一。从研发到生产封闭在一个自成体系的军工系统,其特征是围绕项目开展科研试制,形成小批量军工生产。而现代飞机制造业可以说是现代工业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几乎现代工业的所有门类都有涉及。原有的军工体系显然不能适应,造成我国的天空飞的几乎都是外国的飞机,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民用航空产业却弱小的可怜。

  在国际上欣欣向荣的通用航空领域,由于低空空域的限制,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唯一没有全面发展的产业空白。

  随着近年来我国航空产业政策的调整,商用大飞机项目的上马,低空开放也开始走上了“破冰之旅”。2004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先后颁布了第130号令和135号令,即《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和《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等,中国航空产业终于迎来了一缕曙光。

  陕西抓住了这次机遇。

  陕西是我国航空第一大省,也是航空工业产业最密集的省份,其航空产业总资产和总产值均占到了全国的1/4强。其中阎良是著名的航空城,有中国的“西雅图”之称,这里聚集了中国最强大的航空研发生产能力和最雄厚的航空产业发展资源,中国最大的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唯一的承担飞机适航审订的飞行试验研究院、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