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应急物流发展回顾与2011年展望

2011-08-05 16:50
“军民融合式应急保障”等应急物流相关问题。

  2010年6月19日“应急物流标准体系及重点标准项目研究”课题组召开了应急物流标准专家研讨会,邀请政府、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应急物流选择参与企业标准、应急设施设备标准及应急物资包装标识标准等3个应急物流重点标准项目进行研讨交流。200余家网站和媒
体报道和转载了这条标志着应急物流标准化建设正式起步的重要新闻。据媒体报道,“应急物流国家标准……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形成初稿,明年有望正式出台”。

  2010年7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韩松、谢慧编著的《应急物流理论与实务》。该书全面论述了应急物流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物流的战略规划和体系构建、组织协同与动态调控、监测预警与预案编制、基础设施与装备技术、网络布局与标准制定、资源配置与绩效评测、典型实践与经验借鉴。该书是2007年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应急物流》之后的第二本应急物流理论专著,在理论的成熟性、系统性等方面更胜一筹,对于应急物流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应急物流在国际救灾行动中经受考验

  海地大地震,全球启动应急物流系统。但由于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食品等救灾物资的运输、配送面临诸多困难,应急物流成为最难办头等大事。地震导致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受损严重,经抢修建立了24小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气象系统,启用机场照明,但卸货设备损坏致使卸货速度缓慢。在机场停机位及油料不足的情况下,美国甚至派出核动力航母成为应急机场补充。全球各国充分利用邻国机场与道路,并采取空中投递救援物资等一切手段设法给当地居民分发救灾物资。国际救援组织工作人员称,物资抵达海地后,运送物资的卡车在哪里,仓库又在哪里?国际救援工作一度处于混乱状态,各国政府承诺了近10亿美元的援助,数千吨食品和医疗用品已经装船运出,但还有许多物资仍然滞留在仓库中或者转送至海地邻国多米尼加,无法及时投送分发到灾民手中,尽快满足救援的巨大需求。海地总统普雷瓦尔表示,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外国援助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为此,联合国曾计划迅速建立30个应急物流中心。媒体指出,海地地震救援,亟需高效率的应急物流系统。

  二、应急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2010年应急物流取得了突破性的建设成就,但是由于产生时间较短,很大程度上尚属于新生事物,很多理论领域还存在空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存在诸多矛盾问题。

  (一)应急物资区分界定成为应急物流建设的瓶颈问题

  通常,应急物资是指用于应急物流保障、发挥应急保障功能的物品、器材等的统称。应急物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条件,是实现有“物”可流的必备条件。2008年10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要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手电筒、蜡烛等很多日常用品在某些特定的应急情境中都可以称之为应急物资,因此,应急物资筹措渠道、储备形式和品种范围涵盖非常广泛,各品种在规格、包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应急物资产运销企业涉及行业很广。正是因为这种广泛性,使得应急物资的区分界定难度很大,导致民政、地震、卫生、商务、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各自从专业特点和需要出发,开列应急物资种类目录。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应急物流的集中统一指挥管理,无疑面临认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巨大障碍,成为应急物流建设的瓶颈问题。

  (二)应急物流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亟需加强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活动,政府在应急物流建设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其公共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统筹、整合,从宏观层面计划调控和优化配置社会应急物流资源。对于应急物流建设中全局性、关键性和导向性的问题或环节,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行政干预,确保应急物流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建设方向进展。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湖北省和潍坊市、抚州市等地方政府先后结合本地区特点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或“物流业调整与振兴实施方案”。但是,从已出台的配套方案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地方政府应急物流建设还缺少具体的项目支撑,可操作性不强,原则性的目标要求过多,缺乏科学合理的配套措施。虽然个别地方政府启动了应急物流建设项目,但在全局上还缺乏统一规划和优化整合。

  (三)应急物流市场化运营缺乏有效机制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解决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应急物流规划建设,应当发挥市场法则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引导具有确认资格的应急物流企业,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如资质认证、征用补偿等,难以有效调动物流企业投入应急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和服务运营网络等方面所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应急物流网”,于2010年6月正式改版上线。该平台设置了区域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和行业应急物流公共信息2个模块,下设政府应急物流决策体系、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物流园区企业服务体系、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等内容。应当说,这个网站的建立,为应急物流市场化运营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2011年应急物流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应急物流将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稳步发展的战略时期。特别是应急物流专项规划和应急物流三个重点标准将按计划完成研究制订工作,对应急物流建设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展望应急物流,将在以下几个方向重点发展:

  (一)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进入快车道

  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是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对增强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时,一般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虽然不能说信息量不够大、传递不够及时可靠,但由于信息分散和部门垄断,无法在紧急时刻迅速汇总,统一呈现。在这种情况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是系统整合应急物流资源信息,实现资源信息的统一呈现、互通互联和实时共享。二是建立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应急物流的快速响应、及时统一调度。三是开发建立“应急生产、流通、运输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依托网络对应急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认证、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