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其中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名列其中,作为青岛市三大物流园区之一的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依托全国 18 处中心站之一的中国铁路集装箱青岛中心站,连接山东沿海各港口与内陆各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为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陆海”联运搭建了一条物畅其流的通衢大道。
“陆上港口”给胶州带来的是一种“叠加”效应:不仅可促进公路铁路联运发展,打通海铁联运的瓶颈,为胶州乃至山东半岛的物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更为重要的是,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将为胶州市乃至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一次新“革命”。
截至目前,胶州市有注册企业 89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2家,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关键一环,物流成本被高度关注。“以前,内地出口的集装箱货物,需要通过汽车转运。胶州及各地的货物运至青岛等各港口之后,还需要进行异地报关,之前装好的货物必须重新开箱检验,繁杂的流程也要耗用不少时间。”胶州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孙晓兵说,“中心站出口货物可直接在胶州货运始发点办好出境手续,集装箱实现本地装车、本地报关,以简化操作流程。从全国各地到胶州的货运时间至少可缩短一半。”
货运时间被缩短,直接带来物流费用的降低。孙晓兵表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胶州乃至半岛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障碍。集装箱班列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随着集装箱班列的开通,今后汽车远途运输将被取代,并可有效实现铁路和其它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据测算,铁路集装箱运费将比公路汽车中转运输减少一半左右,并且避免了汽车运输松散、低效、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
有资料显示,400多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 强企业中,90% 左右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而中国企业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 16%左右。专家认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可以得到双赢结果。一方面,制造业将物流外包,物流业将有更多机会得以从提升客户供应链运作效率,甚至优化客户商业模式的角度提供更多服务;另一方面,制造业可以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随着中国铁路集装箱青岛中心站的落户,目前胶州更多的制造企业开始谋划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在物流中心周边,西班牙塑机、丹麦艾法史密斯机械、新华昌集装箱等制造企业如众星捧月。1—8月份,胶州市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1% 、30% 、28% 和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