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一家供应链企业年富公司的遭遇深深地震撼了同行,事件发生之突然,发酵之迅速,股东决裂之决绝令人震惊。
年富,多年位居深圳百强企业榜,深圳进出口百强,2017年被一个连续四年亏损的中小板企业看上,双方达成并购,年富贡献营收让这家生产小电机的亏损企业,在2017年年报实现了2399%的增长,不足一年,上市公司突然发公告说自己被欺诈,供应链客户上门维权反称被上市公司欺诈,接着银行帐户的冻结,年富高层被控制,一地鸡毛,不由悲从中来。
以下谈一点个人对这个行业的粗浅理解:
一、一个年轻的,存在20多年,但没有身份证(行业代码)的行业
深圳,是现代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源地,是第一个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这个行业发展至今可谓跌宕起伏。
各种供应链企业,从最开始的深港两地货代开始,从相互同质化的竞争,到逐步细分到不同行业进行深耕服务,服务扩展到全国,最后友商协同,形成一个特色行业,这与深圳政府的开明、政策开放透明,珠三角市场的纵深度与自由竞争,深圳银行业的积极支持都有相当大关系。
这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年轻到2017年10月他们才有一个行业代码——“L门类72大类商务服务业722中类7224小类”,这个干了20多年,一个没有行业财务模型的行业,各家银行和评级机构是套用“物流仓储”或“零售批发”的模型。
二、供应链是一种以“协作”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看起来做是是“轻资产”服务,其实这个行业绝对是“重资产行业”,重在人力资源的密集,资金结算的密集。
重资产,从财务指标上,大家理解的是固定资产,像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供应链行业很特殊,商业模式是协同上下游企业,承接的是核心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这些是需要“人”来服务的),所以,供应链企业往往喜欢不置备传统重资产(比如汽车、仓库、物流设备等),注重租赁整合资源;
自由竞争下成长起来的供应链企业,从来不浪费资源去配置不能流动的资产(比如仓库)擅长“整合”,去承揽一个复杂的深入到贸易多个环节的业务,供应分工环节大家都有生意做,比如物流货运,其实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但一个技术含量低的环节,大多采取“管理物流”的方式,交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承运。所以不必要花钱买车养司机,不必要购置仓库(因为客户多样化,仓库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由于深入了贸易环节,为了控制风险,供应链公司通常会控制货物交付,掌握货权,并进行资金流结算,其实,这才是供应链公司最重的环节:要么握着货,要么握着钱!
从财务报表上体现就是,虽然做的是居间服务,但拥有大量应收帐款和库存,交易流水相当大。
谁说这个行业“轻”,这个行业才是真正的“重资产”,谁说“钱”不重?
三、重在“钱”和“货”的模式,刚好是这轮去杠杆的重点打击对象
这种重在“钱”和“货”的模式,刚好是这轮去杠杆的重点打击对象。像深圳供应链龙头企业怡亚通,年前一直就有多个自媒体人用纯财务指标,断章取义其财务报表,这种对财务指标的理解,如果是一个生产制造业角度解析是对的,但套用在一个流量服务型公司,用静态指标去指责他,不是站在理解供应链企业的生态与模式内容的角度,确实是非常具迷惑和误导。
其实,详细分析数据来反驳是很枯燥的,容易各执一词,咱老百姓只需要从“常识”角度问一问自己:
开篇提到这家被股东决裂,被媒体哄笑,被供应商挤兑而陷入休克的年富公司,一家注册资本仅有1.5亿未上市的供应链公司,深圳银行就给了他40亿的授信,其他上市供应链公司授信额度该是他的多少倍?
供应链企业的财务指标,连续二十年都是这样,深圳的银行会读不懂吗?一年读不懂,两年读不懂,二十年都读不懂,可能吗?
问:过去十年供应链公司有没有过度扩张?答:有!
问:这一轮去杠杆,供应链公司有没有问题?答:有!
请道德高尚寻找真相的专家自媒体人拔剑四顾一下,哪家民营实体在过去的十年中没有抓紧时间扩张,“给点阳光就灿烂”,而现在,哪家实体企业在这样的政策急刹车下,没有资金拮据,没有疲于奔命?
这都是真相,只是大家各自心目中有各自自己的真相。
四、供应链企业是金融机构的创新桥梁,也是链接金融机构与大量实体企业的桥梁
2017年,深圳供应链服务企业累计实现进出口额703.1亿美元,占全市总进出口额的17%。这些直到现在还显得草根的民营企业,他们对深圳这块创新之地有多大贡献不敢说,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一直充当创新的试验者,他们愿意趟过一滩迷池,愿意做创新试验田的那个肉搏的小白鼠。(哪个民企活到今天不是用肉搏?)
举个例子,供应链公司贸易工具用得多,往往是银行的“产品实验室”(总行出任何一款贸易结算工具,深圳分行产品部第一个找供应链公司试,因为链接的各种商业形态的企业多,只要这种供应链公司能用,这种金融产品就能干下去,回去写材料报告总行,供应链公司说不好推,原因是什么1、2、3……也回去写报告,说经过实现多家企业调研,企业普遍反映……其实就是一家供应链公司就能说出多个企业的观点)
贸易真实,经得起穿透审查(深圳几家著名的供应链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经得起总行调研审查,这也是这些供应链公司能够渡过2008-2009年经济危机,2010-2014年虚假保税贸易的打击的仍旧保持健康稳健增长的原因。)
补充一句,贸易真实,这一点坦白讲是很佩服的,2008年-2014年,这些供应链公司是最有机会搞资金流套现,拿出来搞房地产,放贷的,赚上天文数字的钱的,但居!然!深圳这几家供应链公司都坚持了很苦逼的长期在实体企业中去做供应链管理运营,收取那点“精工细作”的“服务费”,这种坚持搞苦逼实体企业服务的公司现在“人艰要拆”,想想真是的讽刺!
五、供应链公司是“烧钱”的公司吗
供应链公司普遍流量大,但毛利率低,这是不是烧钱,我们先问问自己:
“烧钱”是啥意思,就是“你自己不赚钱,还不让人家赚钱”。
打车的烧钱,共享单车烧钱,送外卖的也烧钱,京东烧过钱,亚马逊也烧过………这些b2c公司,烧钱就有流量;
供应链公司,做的是”企业间服务生意",你试试给每个企业发50块钱让人家注册你的APP试试,“企业”不是“消费个体”,可以冲动迅速决策,老板想注册你的APP,也不会亲自来,他会派他的财务来弄清楚:“喂,你到底想干什么?”,财务会带着采购班子来……你怎么烧钱?烧给谁?
一个卖快消日用品的b2b公司,拿钱卖货,卖货结款的,烧什么钱,就是卖的越多,规模越大,越需要流动铺底资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