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2018-08-17 12:40

  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正由“落地开花”到“根深叶茂”。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不仅在“说”,而且在实实在在地“做”。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持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扎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成为亮点,在20多个国家建设80多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税收和就业岗位。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表示,正是按照这样的设想,中国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寻找共同的合作项目,寻求利益契合点,探索合作模式,积累合作经验,使“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8月的斯里兰卡迎来了旅游旺季,海滨城市美瑞莎的观鲸项目更是吸引了中国的游客。早晨6点出海,从码头坐船行驶一两个小时,便来到鲸鱼经常活动的区域。一艘艘双层的船艇散落在静静的海平面上,船上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海面,只要远处发现鲸鱼喷出的水柱,船艇就迎着那个方向飞奔而去。据介绍,在美瑞莎观鲸的成功率高达98%。

  观鲸归来,大概已经中午时分,对于四川小伙子谢缙来说,是一天中最忙也是最幸福的时候。四川旅游学院毕业的他在美瑞莎开了一家功夫熊猫中餐馆,由于在大众点评里的排名最前,中国游客观鲸之后通常会到他这里用餐。

  谢缙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斯里兰卡创业,之前学的西餐,做了两年意大利菜,后来发现欧洲游客的消费能力不及中国游客,又回到四川老家拜师学了川菜,再加上斯里兰卡的海鲜便宜,便投资了10多万,在美瑞莎开了一家川味的海鲜中餐馆,没想到一下成为当地的网红饭店。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斯里兰卡便吸引了很多中国的淘金客,谢缙便是其中的一位。经过几年的打拼,攒够了一些资金,他现在想扩大生意,打算把周边的店铺盘下来。“斯里兰卡现在很像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谢缙信心满满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中斯双边经贸历史上一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1952年,中斯两国在尚未建交的背景下签署了《米胶协定》,这曾是两国经贸史上的一段佳话。近年来,中国与斯里兰卡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展和深化,尤其是中斯双边贸易增速较快的态势得以延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兆礼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斯两国的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正在基于斯里兰卡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积极认知,中斯双方决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斯自贸谈判、合资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经济、文化、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以便更多地造福两国人民,建设命运共同体。

  自2001年以来,印度始终是斯里兰卡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在2016年,受印度对斯进出口出现负增长的影响,中国第一次超越印度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并进而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大贸易伙伴。

  斯里兰卡的营商与投资环境目前并不理想。世界银行2017年10月底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对190个经济体、涵盖10个领域的指标做出综合评估并给出排名,斯里兰卡的得分只有58.86,位列第111名。而斯里兰卡央行发布的2016年度报告也指出,缺乏国家发展战略共识、缺少高质量基础设施、官僚主义的限制是影响斯吸引外资和扩大外贸的主要短板。这也是斯里兰卡政府加速与印度、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重要动力。

  吴兆礼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年来,斯里兰卡制订了宏伟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并且建设了涵盖电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水务和通信等领域的一大批重点工程,但斯里兰卡仍面临基础设施整体相对落后的局面,几乎所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都需要外国资金支持。目前,尽管为斯里兰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多达30个以上,但仍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以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家或机构。斯里兰卡2016年外债总额为40458亿卢比,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就达23611亿卢比。

  在两国高层交往的引领下,中斯关系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沟通日益加强,中斯关系目前已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斯里兰卡政府启动“康提-科伦坡-汉班托塔经济走廊”大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在中斯两国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驱动下,大项目合作逐渐回归正常轨道。2016年3月,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重启,标志着中斯大项目合作再次成为斯里兰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方向。2016年4月斯里兰卡总理访华期间,中斯签署了《全面推进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继续推进在工业园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对两国中长期发展合作进行规划。中斯发表的联合声明也明确指出,斯方愿同中方企业继续推进《全面推进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提及的大项目合作。

  “无论对于中国国内还是对沿线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建设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这种机遇是通过挖掘潜力实现的。”李永全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于欧亚地区的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将挖掘各国的发展潜力,并为发展和创新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合作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循序渐进,按照合作的成熟程度开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服务。比如,2017年10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实质性结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与格鲁吉亚已经达成关于建立自贸区的协议。欧亚地区欧亚经济联盟以外的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现出巨大积极性,它们认识到这个倡议的实质,看到了落实这个倡议对于自己国家发展的历史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主张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一带一路”,这体现的是全新的合作理念。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互利共赢;不是自身利益优先,而是强调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以展示实力和对抗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关系进程中,这种全新的合作理念必将引领欧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