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境内国际物流大通道上的新机遇

2018-08-22 17:36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和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一带一路”联通东、中、西三大区域,形成以我国版图为核心的陆海双向国际辐射空间布局,提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纵深,培育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

  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营造良好的物流环境,依托物流节点来帮助产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输出,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与“一带一路”国际互联互通,海陆双向开放的空间布局相适应。将“一带一路”有效连接起来,贯通我国海陆双向开放的大通道,将对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一些有条件的内陆口岸将成为“一带一路”的连接点和重要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实现境内外交通物流互联互通。二是要与“一带一路”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制造业面临转移或者转型的压力,如果向西部地区布局,特别是沿口岸地区布局,既可以利用跨境的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为进入国际市场找到一个好的跳板。这就要求物流节点布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三是与打造“畅通、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货物的高效组织、快速集散相适应。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国际物流大通道功能为依托,着力完善网络布局、提升物流节点功能、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干支衔接,为打造“一带一路”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集疏运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境内国际物流节点建设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境内国际物流节点整体效能将显著提高,逐渐形成以港口、航空口岸为中心,以铁路、公路、水路为网络的立体化的境内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增加,我国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己经形成沿海、沿江水运、公路、铁路、航空全方位开放的立体化口岸体系。内陆口岸在近年增速很快,“渝新欧”自2011年以来,货运量累计达1.27万标箱,货值40多亿美元。在其示范带动下,郑州、武汉、成都、西安、合肥等中西部内陆城市,近几年也纷纷拓展面向欧亚的跨国物流。第二,口岸物流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对外开放口岸285个,其中空运口岸63个,水运口岸139个,公路口岸64个,铁路口岸19个。从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有187个,其中水运口岸118个;中部地区20个,其中空运口岸10个,公路口岸9个;西部地区78个,其中公路口岸41个。三是口岸物流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大型综合性港口和机场以其强大的综合能力和广阔的影响区域,不仅在当今综合运输网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资源。枢纽口岸在设施和后方集疏运系统的发展上积极配合,势必会创造更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环境,并通过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和信息服务的高效率,使口岸影响下的产业布局的范围得到拓展,口岸的服务和影响范围因此而扩大。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顺利开展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内陆地区和国际间的商贸往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限制,为陕西与欧亚地区开展国际贸易搭建起一条便捷的“网上丝绸之路”。

  境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将打破传统产业布局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能否实现有效调整,是一个区域能否在分工、合作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很多区域产业均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等问题,亟需快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振兴中西部经济发展。

  我国产业布局中,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以廉价劳动力密集为优势,工业发展相对于中西部优势明显。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山东、江苏、广东分别以143488.1亿元、142387.9亿元、113827.8亿元分列前三位,西藏113.5亿元位列倒数第一、新疆9005亿元位列倒数第六、云南和黑龙江分别以10041.6亿元、13086亿元位列倒数第八和倒数第九位。

  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高效物流服务的支撑。2014年,我国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进出口总额广东、江苏分别以12421亿美元、6093亿美元位列前两名,西藏自治区以21亿美元位列倒数第二。从货运量角度看,2014年我国各省自治区货运量排名前三分别为:安徽43.4亿吨、广东34.3亿吨、山东26.4亿吨。西藏位列倒数第一为0.2亿吨。黑龙江、新疆在不计算直辖市排名的情况下,以6亿吨、7.2亿吨倒数第七和倒数第八位。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