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邦被京东收入囊中,上市的三家快运龙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都不太好,快运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很多人内心会想:零担快运行业还有未来吗?快运网络的终局是不是都难免被巨头整合收购的命运?
01
资本不看好:快运三雄变“三熊”
以“零担之王”之资登陆A股市场,被誉为物流界黄埔军校的德邦,在坚持了26年长跑之后,还是力不从心了。2022年3月,德邦被京东收购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根据京东方面公告,京东将分三期完成对德邦的全面邀约收购,并以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公司地位为目的。
自2018年德邦上市并更名为德邦快递,全面转型大件快递业务后,德邦的股价就一路下滑,从最高300亿的市值,一直跌到100多亿。
与市值下滑相对应的,还有德邦经营业绩上的萎靡不振,据德邦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告,公司2021年扣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37,123.85万元到48,411.43万元,同比减少176.04%到229.56%。德邦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为2.1亿元,也就是说,不出意外,去年德邦预计扣非后亏损2.7个亿,将交出上市后首份年度亏损的报告。
此外,有“快运之王”称号的安能物流,在去年11月11日港交所上市后,股价也是一路下行,4个月时间内总市值蒸发超百亿,引发公司和管理层不断出手回购,频频向市场传递价值“低估”的信号。
另一家在美股上市的快运网络巨头——百世的表现则更加让人忧心,股价从高峰时期的6.86美元,一直跌到了现在的0.44美元,并且在今年1月份,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达不到纽交所继续上市标准而收到了退市警告。
就在去年12月17日,百世发布公告宣布将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速递,转让的价格为68亿。转卖快递业务,让百世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股价重回1美元以上,同时也在今年交出了一份盈利2.1亿的财报。
可以说,百世断尾求生是一种明智之举,然而资本市场却依然没有认可百世的努力,股价依然跌跌不休。
02
野蛮人敲门:寡头征战快运江湖
相对于资本市场对快运网络价值的不看好,各大电商巨头与头部快递物流企业,却在通过收购、整合与单独起网的方式,纷纷搅局快运市场。
首先是拥有流量优势的电商巨头纷纷下场,这些电商巨头依靠自身强大的商流与巨额资金优势,多以并购整合的方式,强势杀入快运市场:
最近的例子当然就是京东对于德邦的收购,在此之前,京东在2020年还以30亿元收购了跨越速运。从行业观察来看,京东的这两次收购都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好结果。
事实上,菜鸟也曾在2018年想要用300亿元的代价收购德邦,而跨越速运在被京东收购之前,也曾有高达近200亿的估值,却都被京东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收入囊中,并且还补上了自身在空运和陆运上的短板,获得了开发外部客户的资源和能力,一举多得。
阿里和菜鸟也在快运领域布局多时,除了前面谈到的对于德邦未谈拢的收购外,菜鸟还利用阿里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平台商家提供供应链和C2M服务。
早在2018年,菜鸟就联合百世、安能、德邦等头部企业推出了菜鸟快运指数,用以监管快运企业的服务,未来是否会依循快递模式通过参控股的方式遥控多家快运企业,甚至如京东一样收购或控股一两家快运网络,都是可以预期的。
拼多多同样正加速在物流快递领域的布局,虽然拼多多一直在否认其和极兔之间的特殊关系,然而从段永平投资极兔和拼多多,以及与李杰和黄峥之间的关系看,极兔和拼多多之间的关系不言自明。
极兔与汇森速运之间也存在着多重关系,首先极兔是借收购上海龙邦拿下的快递牌照起网,而龙邦创始人饶国荣则在极兔背后的资本支持下,创立了汇森速运,并且在去年7月收购了壹米滴答,在快运行业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大戏,这背后很难说没有拼多多和极兔的资金支持。
当然,除了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之外,快递物流头部企业也在零担快运领域加速布局:
除了前面说的极兔布局汇森并购壹米滴答外,加盟制快递的龙头中通也以产品回归的形式,加速在快运领域的布局。2016年,中通快运宣布单独起网,目前,中通快运网点17000余家,分拨中心81个,日货量峰值达到3.7万吨,并且在年初拿到了3亿美金的B轮融资,发展风头正盛。
顺丰在快运领域布局多年,2018年收购新邦成立顺心捷达组建加盟快运网络,2019年顺丰快运品牌正式独立,由此直营+加盟两条腿走路,日均货量峰值已达7.4万吨,营收达到232亿,虽然净利润亏损了5个多亿,但是亏损额已经收窄,算是走上正轨。
韵达同样在快运领域磨刀霍霍,虽然虽然其发展势头一直不如中通快运,但擅于低调闷声发大财的韵达,或许也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随着赖世强调任韵达快运总裁以及陆国荣的加盟,今年韵达快运动作不断,先是各项新产品的推出,后又发起春雷行动强网拓网,低调的韵达或许要打一场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