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物流「新贵」崛起的轻重之道

2022-04-27 15:52

  大国重器,近年来,新兴数字科技赋能下的制造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复苏崛起的主引擎。

  但同时,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到“隐形冠军”,中国制造企业们却一直备受高成本物流供应链之苦。

  据公开数据,2021年,中国物流成本高达16.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4.6%。而日本为8.5%,德国为8.1%,美国仅在7.5%-8%之间。

  物流大动脉迟缓阻塞,必将影响着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洗牌中的优劣与成败。

  对此,3月25日,中央在《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技术创新将破解物流供应链的痛点,并将提升供应链效能。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过去二十余年间,徐冠巨带领着传化智联all in数字化。

  如今,传化智联以数字科技为“底座”,以智能公路港与传化货运网为“双轮”,已经能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

  传化智联总裁姚巍表示,“我们的数字供应链,好比让实体企业‘寄快递’。”

  这不仅是一种幽默化的比喻,更预示着科技大爆发时代下物流供应链的新航向——要成为中国智造的“数字物流沃土”。

  与“Made in China”同频共振,传化智联或将有望成为中国数字物流供应链的最优解。

  产业数字化“新贵”崛起

  2021年,传化智联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加速向数字物流“大纵深”突进。

  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传化智联实现营收353.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49亿元,同比增长47.87%。

  拆解营收结构来看,传化智联业绩的高增长主要源于旗下物流业务板块的优异表现。

  2021年,物流业务板块营收达到274.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3%,占总营收比重达到77.49%,较2020年提升5.54个百分点。GTV为987.52亿元,经营性利润4.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4.96%。

  其中,线下智能公路港业务稳健增长,营收为13.45元,同比增长27.53%。

  同时期,线上网络货运业务的表现最为亮眼,占总营收比重达到48.61%,较2020年大幅提升17.13个百分点,较2021H1环比提升3.88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目前,网络货运业务已经成为传化智联这艘巨轮航行的主动力引擎。

  继续细化来看,网络货运平台业务主要通过传化货运网线上数字化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整车服务、零担服务以及云仓服务三大业务体系。

  2021年,传化智联整车服务交易额持续增长,达到202.5亿元,实现主营收入172.05亿元,同比增长154.25%,实现营业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163.72%。

  零担服务是去年9月推出的新业务。虽然只运营了三个多月,但仍实现了高速扩张。

  截至报告期末,零担数字平台实现运力上线1.2万条,覆盖城市(含县、县级市)1092个,签约落地配合作方55家,累计发展用户24873家,其中货主端用户24858家,承运商端用户3437家。

  与运力资源建设、运力网络铺开同步,零担数字平台也开始起量。

  9月以来,平台已累计发送订单27782票,货运量67815吨、15.7万方,累计实现交易额2414.80万元。

  云仓服务方面,2021年,传化智联聚焦化工、高科技、消费、车后四个行业,重点打造了基地仓、前置仓、共享仓等云仓产品,并实现了高质量增长。

  报告期内,云仓服务营收为6.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毛利率为5.4%。

  截至2021年末,仓运配业务已服务客户712家,全国自营仓面积5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自营仓年发货件13.37亿件,同比增长97.5%。

  找寻网络货运平台业务持续高增长的秘密,懂财帝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传化智联长期all in数字化有关。

  研发投入是最直接的例证。2021年,传化智联研发费用为4.294亿元,同比增长28.69%,较2017年增长了近一倍。

  受益于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传化智联物流业务板块已蜕变成为行业的数字科技先锋。

  截至报告期末,物流业务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4件,外观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6件,获得软件著作权115件,并且相关专利技术、软件产品已全面应用于传化智能物流平台建设的多个方面。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可以预见,伴随着数字科技与物流供应链的碰撞与融合,一个产业数字化“新贵”——传化智联,将在中国大地迅猛崛起。

  数字物流的“飞轮效应”

  回到行业视角。当前,从国家政策到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几乎所有的因素都在推动着物流供应链,这一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转型。

  以上文提到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为例。该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

  对此,中国银河证券在研报中认为,《意见》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市场分割,疏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中长期来看,《意见》立足内需,为我国物流供应链的安全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中银证券、广发证券也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流通网络建设将有望打通区域市场壁垒,推动全国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并利好物流头部企业。

  政策是产业现实的反映。在制造业领域,数字物流是关键基础设施,而国内制造企业对数智化供应链的需求早已呈现喷涌之势。

  但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懂财帝,国内部分传统供应链的数字化程度极低,物流信息更新滞后,产品与服务单一,与制造业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已经成为“数据孤岛”。

  此外在需求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进入柔性化生产阶段,制造企业对物流需求、消费者需求、库存管理等动态变化已有更高的要求。

  传化智联深耕物流供应链二十余年,深刻了解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痛点与困境。

  2021年,其智能公路港板块加速向3.0智慧物流园区模式进击。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