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年被巨头把持的行业,现在出现了十几家中国创业公司。这听起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过去 20 多年里,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但却鲜有国内初创公司涉足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它是数据中心中使用的大型计算机,即服务器;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等设备的核心部件;它向下调度硬件计算资源,向上承载软件操作系统,是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的基石之一。
这本是一个壁垒坚固、格局相对稳定的市场。英特尔和 AMD 多年来主导了服务器 CPU 和电脑 CPU;高通、联发科则是手机 CPU 的主要玩家,二者的产品都基于 Arm IP。根据 IC Insights,去年全球 CPU 总销售额超 830 亿美元,由于 CPU 市场的寡头特性,英特尔、AMD、高通等为数不多的公司分走了绝大部分蛋糕。
但现在,一批中国创业公司试图撕开一道口子。去年至今,中国市场上已涌现了十几家 CPU 新公司,多数是做 Arm 架构的 CPU,包括启灵芯、西芯、鸿钧微、此芯、遇贤微等。其中部分头部公司的估值为 2-3 亿美元。
这些公司的核心人员拥有华丽的职业履历,吸引了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光速中国、云九资本、顺为资本、元禾璞华等多家机构,其中善于融资者,在半年内已估值翻倍。
中国 CPU 公司成批出现
去年 10 月,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了用于数据中心的 Arm 架构服务器 CPU 倚天 710。这是这批 Arm CPU 公司诞生的扳机之一。
差不多在倚天 710 发布的前后,多个阿里平头哥背景的创业公司进入了投资人视野。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启灵芯已完成总计约 6 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和 A 轮融资。天使轮投资人包括矽力杰、世芯科技、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创始人,A 轮投资人包括光速中国。
启灵芯核心技术人员包括林葳(Wei.L),来自阿里平头哥美研,为阿里 P10。他自 1997 年进入芯片行业,曾参与了英特尔安腾处理器(x86 架构服务器 CPU)和华为海思麒麟 CPU(Arm 架构手机 CPU)的开发,2019 年加入平头哥。
有阿里平头哥背景的另一家公司是西芯。去年 10 月,西芯团队已在接触投资人,其核心人员也参与了倚天 710 的研发。该公司尚未公开亮相。
去年 8 月成立的鸿钧微的 CTO Daniel Chen 也参与倚天 710 的研发。他先后担任过海思首席 CPU 架构师和阿里平头哥 SoC 研发总监。鸿钧微 CEO 沈荣则在英特尔工作过 20 年,后加入浪潮,任浪潮信息副总裁、服务器产品线总经理。浪潮是一家可追溯到 1945 年的历史悠久的国企,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生产商,市占率超过 30% ,是服务器 CPU 的重要下游大客户。
鸿钧微已于去年底宣布获得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和成立近 3 年的 GPU 初创企业壁仞。壁仞目前估值接近 200 亿元人民币,主要产品是也用在数据中心的 GPU,壁仞创始人张文曾表示,要搭建 “CPU+GPU+DPU(Data Processing Unit 数据处理器)” 的数据中心系统级解决方案。这个组合由 GPU 巨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 2020 年首次提出。壁仞是一家初创公司,但喜欢讲高投入的生态协同故事。张文长于融资、资源整合和团队招募,投资鸿钧微 2 个月后,壁仞又投资了一家 DPU 公司云脉芯联。去年底,张文还以董事长的身份推动成立了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云骥智行,自动驾驶是数据中心之外, GPU 的另一重要应用场景。
一位芯片领域投资人告诉《晚点 LatePost》,阿里平头哥出来的 CPU 项目不止启灵芯和西芯。这两家的核心团队来自阿里美研,不受竞业限制。但部分从平头哥中国部门出来的团队由于竞业等原因还在水下。
另一位芯片投资人分析,平头哥之所以出走这么多人,主要是此刻创业不缺早期投资,如果做成,创始团队的最终收益会远高于 “在平头哥打工”,且阿里整体风格仍偏互联网软件公司,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出成果,内部对芯片的需求也有很多变化,一些芯片从业者并不适应;这些人员的流失,可能会影响阿里的后续产品迭代。
倚天 710 的影响之外,加入 CPU 创业大潮的还有一些其他背景的玩家。
这包括在 2020 年 10 月成立的遇贤微。它由兆芯前副总经理罗勇创办。兆芯是一家成立于 2013 年的国产 CPU 公司,主要面向信创市场。遇贤微创始团队中,亦有成员来自 Arm 和英特尔。
去年 10 月,遇贤微获得了创新工场领投、常春藤资本和东方嘉富跟投的数亿天使轮融资。除创新工场外,其它 2 个投资机构都为人民币基金,其中,东方富嘉是浙江国有金控上市平台东方金控旗下基金。
启灵芯、西芯、鸿钧微和遇贤微,都瞄准服务器 CPU 市场,另一家获得融资的公司此芯,则瞄准电脑 CPU 市场。它由 AMD 前客户定制部门中国区负责人孙文剑于去年 10 月创立,其 CTO 刘芳先后担任过 Meta(Facebook)首席 SoC 架构师、AMD SoC 架构师和苹果核心架构师,有 11 年的 iPhone/iPad 开发经验,曾参与研发苹果 M1。
此芯已宣布完成总计数亿元的三轮天使轮融资,天使轮投资方为联想创投;天使 + 轮领投方为启明创投,跟投方为元禾璞华、云九资本、云岫资本;天使 ++ 轮由顺为资本领投,启明创投、云九资本跟投。
《晚点 LatePost》还了解到,此芯刚刚完成了新一轮,即 Pre A 轮融资,由某车企领投。此芯第一轮估值约 9000 万美元,在新一轮融资前,估值已达 2 亿美元,半年左右翻了一倍多。在获得联想创投的投资后,此芯将业务方向确定为电脑 CPU 芯片,对标刘芳曾参与的苹果 M1。联想去年卖出了 8190 万台个人电脑,全球市占率 23.5%,中国(大陆)市占率近 40%,均为第一。对想做电脑 CPU 的此芯来说,联想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投资方。
双重机会
新公司涌现,原因之一是技术变革。
以往,CPU 市场泾渭分明,一边是需要多核、高性能的服务器、电脑 CPU,一边是追求低功耗的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 CPU。前者由 x86 架构主导,后者由 Arm 架构主导。
而近年的新技术趋势是,Arm 架构正在进军服务器和电脑市场,奠定这一形势的是两个自研能力强大的芯片客户:亚马逊和苹果。
作为全球云计算市场开创者,亚马逊 AWS 是服务器 CPU 的大买家。2018 年,亚马逊推出了基于 Arm 的自研服务器 CPU Graviton,证明 Arm 架构可以成功应用于服务器场景,动摇了 x86 的垄断。
各云计算公司也跟进了这一趋势:华为 2019 年推出的鲲鹏 920、阿里去年发布的倚天 710 都是 Arm 服务器芯片。去年底有报道称,谷歌也将基于 Arm 自研服务器 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