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科技物语
编辑 |科技物语
图片来源 | 网络
智慧物流发展离不开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如果采集不到数据,智慧物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信息采集技术在智慧物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的当前状况,未来发展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采集的意义
物流信息采集技术,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物流的基础,是物流自动化的底层技术,是最基本一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采集技术的应用关系到物流智能化的成败。
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完成物料的移动,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全面的收集就是采集。一切的采集都是为了数据,物流在运行的同时产生着各种动态和静态的数据,由下而上的采集传递就是数据被集中的过程。
底层的所有数据都汇集起来,依附于强大的数据库技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数据的形式提取出来,同时应用于控制,跟踪等功能。
采集与标识相辅相成,标识就是把在供应链中运转的物品进行标志,形成一条纽带,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信息连接在一起,为物流中的物品提供一套完整的代码标识体系,为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符号。
比如物品的编号、编码、体积、重量等采集通用后,这样货物在不同公司之间交接就省去了各种繁重的重复性信息输入和录入,降低社会劳动总成本,
采集是物流智能化的核心基础,智能物流已经从最初的概念逐步走向实际应用,自动采集技术无论是在仓储、运输、包装及配送等物流环节上都能大显身手,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能物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而这两项技术都需要数据保证,采集技术就是数据加工处理最便捷、 最可靠的基本手段之一。数据,通过自动识别技术传输到计算机和网络,形成物流的信息流,以达到监控、跟踪、检索、查询、溯源的目的。
没有物流的高效采集,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采集系统,是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的基础与前提。
仓储物流系统运行过程包含了搬运、传送、堆垛、拣选、包装等一系列作业,这些作业统统都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
利用采集技术和网络,货物在物流中的运动过程,在仓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货物本身的信息,都可以实时、准确地记录进入主机系统,增加了物流过程的可视性,有助于充分利用叉车、搬运车等物流设备。
提高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采集技术是物流自动化的核心,其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运行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以期构建更快速、更准确、更智能的物流体系。
自动采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输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使所需的物流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采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采集装备的便携性和可扩展性也很重要,手持产品需求会增多,通过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在有些应用场景,数据采集时更加机动,方便。条码扫描器还可连接到可穿戴设备上,有助于数据采集和任务完成的准确度,指环式扫描器可轻松实现数据采集及物品验证。
未来自动采集装置要求能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以及读写速度更快更可靠。信息采集、然后,跟踪、监控、追溯、信息处理,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处理应急风险。
总之,条码及射频自动采集技术的成功推广和应用代表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程度,是物流智慧化整个环节中不可替代的物质保障。
二、技术的变迁
采集,是通过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步形成规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技术。
评价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常有两项重要指标:一是首读率,二是误码率,首读率是指对一组数据进行一次性识别时,其中—次性识别成功的统计概率;误码率则是对一组数据进行识别时,其中可能出现一个错识数据的统计概率。
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是实现信息自动采集和输入的重要技术,具体的采集形式分为三种:条码、二维码和RFID,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可用RFID设备、条码设备等等进行海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输入。
1、条码技术
条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若干个黑色的“条”和白色的“空”的单元所组成,使扫描光线产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通过光电转换,形成了可以传输的电子数据。
条码标识表达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静态的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商等信息;还可能有批号、流水线、生产日期、保质期、发运地点、到达地点、收货单位、运单号等动态信息。
低成本、使用便捷、采信和输入数据速度快、设备小、易于制作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适用于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目前具有最广泛的市场空间。
条码识别的误码率仅为十万分之一,首读率可达98%,由于条码自动识别系统的成本较低,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推广应用,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