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正值欧洲能源短缺,企业外迁之际,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车展中收获了难得的荣光,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打入汽车制造的大本营——欧洲,不再是梦想。
更重要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后继有人,不仅有长城,上海等传统车企;新势力比亚迪、蔚来、理想等等;还有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作为后来者,这一现象含有怎样的意义?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决战欧洲不是梦——巴黎车展现辉煌
欧洲在汽车领域占据独特的地位,世界第一辆汽车就诞生于此,这个汽车文明的发源地,诞生了无数经典难忘的车型,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百年品牌如雷贯耳。
中国汽车品牌要想进入欧洲市场并不容易,过去,曾多次尝试进入欧洲市场,都失败了。
曾几何时,面对欧洲车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自惭形秽,不敢示人,只有宝马、奔驰,奥迪,大举进入中国的盛况,从来没有看到国产品牌在欧洲车展上扬眉吐气,然而,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堂而皇之地登上的欧洲的车展盛宴,取得了多方好评,拿回了令人称羡的订单。
2022年10月17日,全球五大车展之一巴黎车展时隔四年再度启幕,汽车品牌云集,在这场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中国新能源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品牌亮相,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除了比亚迪和长城两家自主品牌传统车企,在巴黎车展上大放异彩之外,还有零跑、赛力斯两家“新造车”品牌也在本届巴黎车展亮相。
我国不少自主品牌,敏锐地发现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机遇,相继在欧洲车展上高调亮相。欧洲成为车企出海征程中的主要方向,本次巴黎车展就是近年来一个非常难得的窗口,是中国汽车向欧洲市场展示自主品牌和产品的最佳机会。
在这种国际重磅车展上亮相,对于增加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欧洲、甚至是世界看到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欧洲是中国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也是比亚迪的重点拓展目标,这次巴黎车展比亚迪展出了3款车型,分别是:汉EV、唐EV、元 PLUS(ATTO 3),是其进入欧洲市场的首批车型。
去年慕尼黑车展,长城带来了摩卡PHEV(Coffee 01),摩卡PHEV(Coffee 01)将于11月正式在欧洲开启销售,以德国为起点,到2023年第一季度将在德国开设60个销售和服务网点,随后逐渐扩展到瑞典、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国家。
今年9月13日,上汽名爵全新车型MG MULAN全球上市当天,同时启动了新车的“万辆赴欧”发运仪式;近期还有蔚来、岚图等中国“新造车”品牌在欧洲市场投放新车型,瞄向德国汽车工业大本营,同时开启欧洲更深层次市场。
巴黎车展除了汽车业界人、消费者以外,还吸引了不少名人、政要参观,其中就包括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张马克龙在比亚迪展台参观的照片在国内快速传播。
在车展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在西方的立场,表达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西征欧洲的担忧,他说:需要对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给予更多支持,反面验证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
欧洲卖车,德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市场,德国联邦汽车运输局(KBA)首次将中国制造商列入其官方数据。
德国《焦点》周刊撰文指出,比亚迪、蔚来、领克等中国制造商这次对欧洲的攻势取得重大进展;存有偏见的德国之声表示“如今的高品质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吞噬德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中,西欧市场占比34%。欧洲多家汽车租赁公司正在大规模购买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欧洲10%的电动车市场份额。
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军团在欧洲卷土而来,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表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其实,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8家,德系品牌4家,欧系品牌3家。
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德国、挪威、丹麦、荷兰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作为汽车行业高端市场,有望为中国车企提供一个换道超车的发展机遇。
在碳中和的全球共识下,随着欧7排放法规与自动驾驶的落地,欧洲各国政府出台了补贴政策和排放法规,制定了燃油车停售时间表,这对于正在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将是很好的机会。
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欧洲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布局海外市场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其全球化的必由之路,这也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制造有后劲——抢滩欧洲不拼价
新能源汽车加速登陆欧洲市场,彰显的是中国制造的力量,或者说,新能源汽车领衔着 “中国智造”的出海。
过去,一提到中国车企出口,就几乎被贴上了“低质低价”的标签,不过,这种完全靠“性价比”竞争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时。
中国汽车出口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再是以往主要依靠低价产品低端车型,而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近年,纯电动车出口均价提升相当明显,从2018年的0.2万美元,到2020年的1.1万美元,今年8月份已达到2.58万美元。
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出海已不是新鲜事,但比起往年靠“以价换量”赢得生机,中国新能源车集体“出海”欧洲,这回不再拼价格,正尝试在奔驰宝马“家门口”与众多海外品牌正面交锋。
无论是蔚来、魏牌,还是上汽名爵、比亚迪、红旗,均以“高质高价”登陆当地市场,至少在A级车领域,已经具备了抗衡的实力。
在9月28日,比亚迪公布了“汉”在德国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与之对应,宝马5系入门版车型520i在德国官网售价为5.3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