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电商的失衡,不止罗永浩出逃

2022-11-07 09:38

  10月24日晚8点,天猫双11首轮促销拉开帷幕。

  相较而言,同期的抖音电商,虽有意将预售时间提前至24日凌晨,但仍未盖过天猫的风头。尤其是在罗永浩和俞敏洪脱抖入淘,与李佳琦重组新“直播三王”的加持下,天猫双11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锁定了媒体和用户的目光。猫狗之争输赢尚未定,拼多多、抖音、快手又相继崛起。

  在电商之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罗永浩和俞敏洪的“倒戈”,抖音电商负责人魏雯雯是否会紧张,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在双11这一电商行业最为重要的大促节点,被头部主播“抛弃”的抖音电商,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出逃的主播们

  罗永浩和俞敏洪的“倒戈”,并非是抖音主播转投天猫的个例。今年4月,凭借蓝色战袍在抖音一战成名的一栗小莎子,以新人主播身份加入淘宝;三个月后,以《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吸粉无数的搞笑视频博主,也成功签约淘宝直播。达人和主播在平台间的迁徙虽时有发生,但头部主播的频频出走,也为抖音电商敲响了警钟。对主播而言,抖音自带的巨额流量无疑诱惑力巨大。派代发布的9月份抖音主播带货榜显示,东方甄选连续第四个月蝉联第一,销售额达到5亿-7.5亿元。不过,依靠抖音流量致富却总有几分“一朝天堂,一朝地狱”的不稳定意味。

  2017年下半年,抖音开始强化算法,采用“中心化”流量分发模式。当平台掌握对流量的分发权后,抖音主播们对流量的话语权,很容易受到算法权重的影响而被削弱。今年8月8日,就有传闻称东方甄选的直播间被抖音限流。后者虽对这一消息予以否认,但在8月15日,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中写道:“基于外部的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热闹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强的脆弱性的。”彼时,俞敏洪守口如瓶,直到天猫双11开启前几天,才官宣入“淘”。

  有趣的是,抖音有关限流的消息却不是第一次。据光子星球报道,2020年上半年,在抖音坐拥千万粉丝的李佳琦,作品播放量在一夜之间由百万骤跌至数万。为掌握流量的话语权,抖音对头部主播进行限流本无可厚非,但此举却通过风险转移,将头部主播摆在了极其被动的位置,并让其承担着随时由高峰跌至谷底的不安感。在不确定性的重压之下,抖音头部主播转投淘宝进行多线布局,不仅挣脱了平台束缚,为自己开辟了新退路,更是在存量环境下,找到了吸引新用户的其它路径。

  毕竟,当抖音在对头部主播限流时,淘宝在对其释放利好信号。一方面,淘宝作为国内传统电商巨头,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大规模的日活用户。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5月淘宝的DAU约为3.6亿。与抖音不同,淘宝用户具有明确的购物需求,这将有利于货物成交率的转化。

  另一方面,淘宝在薇娅和雪梨因税务问题退居幕后后,暂无人能快速崛起,形成了一片流量真空地带,可开采空间巨大。这对自带话题的罗永浩和俞敏洪而言,无疑是个值得一搏的买卖。在一定程度上,直播电商的核心是来自用户信任所积累的“信任资产”。当头部主播纷纷出逃,其忠实的粉丝也必将尾随其进入新的平台。在以用户和流量为基础的电商变现逻辑中,抖音“逼走”头部主播的行为与自断“钱途”并无差异。与此同时,淘宝也意识到,头部主播影响力过大会对平台造成制约,并试图培养更多的中腰部主播。

  淘宝直播新生态事业线负责人虚罗9月表示:“你们能想到的(全网所有的短视频或直播达人),我们基本上都聊过。”虚罗称,今年淘宝直播的目标是新增100个粉丝过百万的账号。在直播电商“人货场”的盈利模式中,抖音电商留不住人,它的敌人在全网“挖”人。

  兴趣电商失守“兴趣”

  自去年以来,“兴趣电商”一直是抖音电商的重点发力点。与传统的“货架式电商”不同,抖音“兴趣电商”通过把商品内容化,再借由两条腿:个性化匹配和用户的主动搜索,把商品和商品的关联内容推荐给用户,从而实现转化。

  据QuestMobile数据,2022年6月,抖音月活用户数为6.8亿,巨额流量一直是“兴趣电商”的基石所在。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提供稳定流量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潜在消费群体。抖音通过算法程序,精准“捕捉”这一群体,并将内容化的商品进行推送,实现商务转化。

  流量和算法的加持,让“兴趣电商”实现了GMV的飞升。

  根据多家媒体猜测,抖音电商2021年的GMV约为7000-8000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的5000亿元相比,增幅高达40%-60%。不过,距离抖音电商定下的1万亿元目标仍差距较大。为了寻找新的GMV增长点,抖音电商也在今年提出了“全域兴趣电商”概念,试图在“兴趣电商”的基础上,补充“货架”,并加大电商在整个平台的比重。数据显示,抖音电商的商品和广告渗透率已超过15%。

  换言之,用户每刷100条短视频,就会接收15条“软广”。与其他平台的图文向广告不同,短视频会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和关注。这与抖音一向主打的“兴趣电商”是背道而驰的。当内容和体验感不再满足用户需求,平台的黏性也会随之减弱。在“全域兴趣电商”的搭建过程中,抖音提升了“商城”的权重,将其放至首页的一级入口,本意是想培养用户“搜索-购买”的消费习惯,但对部分用户而言,稍不注意就误触进入电商页面,很是影响使用体验。“就好像在追剧,正在高潮部分,突然来了段广告。”相当一部分用户持这种看法。

  此外,“兴趣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是“冲动型消费”。用户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行为,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随着用户消费习惯趋于理性,仅靠感官刺激吸引用户消费的模式会大打折扣。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电商因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直遭受用户诟病。有用户发微博表示:“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电视里买的东西是假货,长大后我告诉妈妈抖音直播间的东西也是假货。”

  “兴趣电商”的基本逻辑是具有可行性的,抖音电商仅靠3年创下近万亿的GMV便是最好的论证。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用户对商品质量、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提高,依靠单一的“兴趣”诱使消费是否能长久?

  品牌自播难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