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曾几何时,邮政与供销社都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国家放开寄递与商贸经营之后,民营快递与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尤其是电商的出现,使邮政落伍,供销社没落。
然而,它们作为国有渠道,有其重要作用,并且,在新形势下,它们也在发生蝶变,坚守的邮政正在显现着时代风貌,远离我们生活的供销社将以新的面貌回归我们生活中,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供销社与邮政,一个是商贸企业,一个是快递企业,曾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曾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陷入落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那个没有电话和互联网的时代,中国邮政的员工们,缓慢而又坚定地传递着,一封封家书,一笔笔汇款。
80年代的时候,我国邮政和电信是绑定在一起的,合称邮电局,其中邮政可是高富帅,业务贡献率超80%。
然而,到了90年代,随着电话的普及与互联网的传入,电信业务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邮政则每况愈下,在其业务总量中,邮政贡献率仅仅只占8%。
好在还有电信支撑,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邮电分营,邮政独撑门户,于是当年就亏损179亿,成为全国国企亏损之首,那时的一百多亿,可是个非常大的数额。
更重要的是,由于民营快递的崛起,中国邮政,国字号快递企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慢的代名词,既使最包容的人,对邮政的评价也是“慢虽然慢,但网点多,安全、稳妥”。
至于供销社,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百废待兴,粮食和商品供应严重短缺,农村生产力亟须得到发展,供销社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前,供销社活跃于城乡商贸流通领域,供应农民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用品,同时大力收购农副产品,供应城市和工矿区。供销社,是老一辈人的购物天堂,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不可否认,当时的供销社,与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相关联,与物资紧缺相关联。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供销社渐渐淡出了大众视线,以至于90后认为供销社就是一个历史名词。
其实,供销社退出了我们柴米油盐的生活范畴,但并没有消失,在大宗农产品领域,如棉花、农资,仍是主要的流通渠道,在保供稳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邮政与供销社,有过辉煌,有过低谷,现在则要绝地反击的逆流而上,凤凰涅槃似的浴火重生。
二、坚守的邮政
很多人不知道,公众对中国邮政的满意度并不低,2021年5月邮政EMS的申诉处理工作综合指数为96.45,高于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公司。中国邮政的坚守,不仅仅是一场商业行为,更像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公共事业。
快递进村,是一项公共基础事业,需要国家队的支持。在这方面,中国邮政能迅速补上三通一达网点出清的空缺,极具现实意义,目前,中国邮政在下沉市场(乡镇)网点最为密集。
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往往是“出力不讨好”“高投入低回报”的代名词,这些地方是民营快递不愿意去的地方,都需要邮政来布点,来完成投递任务。
青海和新疆等偏远地区乡镇,需要翻越高山的,跨越沙漠的,无论路上环境有多恶劣,邮政都会去递送,哪怕还没有通路、通车,邮政员工靠骑马骑驴都会送过去。
于是,深山峻岭,悬崖密林、江河湖海、雪山戈壁都有邮政的身影,沙漠楼兰的小县城几十年如一日都有邮政的身影,网友调侃称,只有快递不到的地方,才会想到中国邮政,这是诟病,也是赞叹。
包裹送到偏远的乡镇,收费便宜,当然不能从经济效益上来计算得失,就像高速路通向穷乡僻壤,这让外国人很惊讶,这能赚钱吗?他们想不到,这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扶贫,亏本也要做,邮政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其他快递是为了挣钱,但邮政是为了民生,它所创造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其它快递公司,甚至在珠峰大本营、南极科考站,乃至太空站,都有中国邮政的营业网点。
此外,在危难时刻,中国邮政更是承担起了国家使命,国企担当,从抗洪到非典,从抗震到当前抗疫,中国邮政可以说都会及时的出现。
有人调侃,有两种快递最为可怕,一种就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另外一种就是邮政快递,只要在中国境内,就能给你送到,前者是卫国家,后者是为民生,相得益彰。
三、回归的供销社
这些天,“供销社”走红全网,成了网络热词。对年轻朋友来说,不了解“供销社”,其实,它曾是一个务实却低调的国有基层商业流通组织,承担的是“供”和“销”两个职能。
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议,供销社要回归,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有人说这是在下大棋,是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奏;有人保持怀疑,这是不是一种退步;还有人说这是要打压电商,其实都是理解偏差。
首先,让我们看看商业流通的现实:为什么在直播间能卖到6块1根的玉米,给农民的钱只有可怜的6毛、7毛?为什么超市的一个苹果卖8元,从农民手里的收购时仅需1元;消费者感到物价贵,而农民更觉得收入少,那利益都到哪去了?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因此,供销社的回归,就是要使消费者得实惠,农民提高收入,更深入地说,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关系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物资保障等国计民生,长治久安的大事。
其实说供销社回归,也不准确,应说供销社以新的面貌,融入我们的生活,几十年来,供销社一直在进行着转型变革,以网点进行布局,以流通为基础,形成一道纵横全国乡县,从市场端、到收购端、再到供给端的全产业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