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东方物流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公司经营规模同比下降了47%,我们四个板块整体业务量下降了30%,航运板块从盈利的状态变成亏损。2009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政府投资计划的刺激,我们业务量有所回升,经营规模也在扩大。但危机是否结束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一是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并未解除,二是中国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货代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认为,货代行业在后危机时期应该转变发展方式,保利润是最关键的一点,这点我们做到了;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明白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变观念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因为以前做得比较成熟、成体系的东西现在要变化,有的还需要培育和投入。
我把东方物流在后危机时期的一些措施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延长供应链,货代服务只是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延长有三个方法:一是向贸易延长,与贸易公司或代理合作来做物流项目,我们投资公司以服装加工为主,在国内有外单来料加工业务,其中,辅料如扣子、口袋等是从外面采购进来,以前这个业务放在香港由贸易公司做,现在由我们公司来做辅料的物流整合,从采购到仓储和配送都移到上海来做。二是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照明灯泡生产厂的原材料进口由我们做JIT配送。三延伸是参与项目物流,援建工程或大型机械设备从中国运到国外的海运,我们的货代有优势,整合了货物、运输和陆地的资源。
第二,我们发现,在金融危机时,四大业务板块中的仓储业务受冲击相对比较小,而以前仓储被集团定位为辅助服务,现在我们在思路上做了一些调整,仓储对货代的支持,用仓储的平台做增值服务,这些方面的空间比较大,而且仓储的一大优势是对物流企业的资产运作有好处。
第三,进口货物在国内市场的培育已经开始,包括冷链产品、高档快速消费品、电子消费品等在中国市场发展很快,而且我们公司货代做进口有基础,有进口渠道,有仓储设施,在供应链上做延伸,把这个网络建起来的话,非常有前景。我们正着手与贸易公司合作,做网上虚拟销售加实体配送,网上销售对商业模式的冲击很大,其中的实体配送对物流企业来说也有很大的空间。
第四,要关注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比如物流产业是上海市扶持的领域之一,现在提出了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口号,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