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在尼尔·阿姆斯壮迈出伟大的登月第一步的几个月后,Dalsey,Hillblom和Lynn也在一起迈出了一小步。
他们自己乘坐飞机来往于旧金山和檀香山之间为客户运送货物单证,这样在货物到达之前就可以进行货物的清关从而显著地缩短货物在港口的等待时间。就这样,一个通过飞机来快速运送文件和货物的公司诞生了,三位创始人用自己姓氏的首字母将这家公司命名为DHL。
当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38年之后,满载着商业信函和小件货物的DHL全货机从一座充满活力的东方海滨城市起飞,并通过香港转运至世界各地。
深化中国攻略,国际快递巨头展开“圈空行动”
5月25日,DHL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正式启动了青岛-杭州-香港的全货机航线。DHL快递大中华区域总裁许克威表示,这是DHL“中国优先”战略的一部分,在未来两年,DHL还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1亿美元。
不仅是DHL,随着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开放快递市场之后,国际快递巨头们纷纷加强了各自的中国攻略。今年3月20日,美国联邦快递(简称FedEx)宣布将在中国推出国内快递服务;美国联合包裹(简称UPS)则将门店开到商务区脚下,在中国首次推出两家UPS Express特快专店;荷兰天地(简称TNT)则出售了在中国保持盈利的供应链管理业务,专心致志地发展在中国的快递业务。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为快递巨头们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对于这个新兴的市场,它们都需要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快递巨头们,都深深明白,在这个行业里,最强的竞争力就是“快”,而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就要依靠庞大而畅通的网络。
为此,在快递巨头们的版图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布局——
终端:即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营业网点,力争以最短的距离和时间为周边的客户提供服务。
区域作业口岸:快递公司开辟有货运航线的空港,用以辐射某一区域,该区域内的终端收集来的货物在此实现由陆路运输转为空路运输,运往转运中心。
国际转运中心:快递公司在国际性枢纽机场建设的面向全球的分拣和转运中心,货物由此发送到世界各地。
在这样的版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在速度上的绝对优势,航空运输是快递巨头们整个快递体系中的核心,而事实上,这些巨头们都是从航空货运起家的。这就奠定了空港在版图中的枢纽地位,所以,无论是区域作业口岸还是国际转运中心,都必须依赖于发达的空港。而在航线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空中优势”就成为了快递巨头们争夺的关键所在。
得益于强劲外向型经济,青岛成为快递巨头抢夺热点
在全国的空港布局中,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空港地位超然,被定位于国际枢纽港,拥有最为强大的航线优势,这也使得这三个空港成为国际快递巨头版图中的国际转运中心的争夺者。
除此之外,包括青岛在内的10余个二线空港,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空港客货吞吐量相近,这使得这些空港都成为区域作业口岸的有力争夺者。
而青岛无疑占得先机,除了DHL新开通的香港航线,UPS和FedEx也以同样的行动表达了对青岛作为中国重要节点城市的高度认同。其中,UPS早在2005年7月就开通了青岛-上海-首尔货运航线,而FedEx则在今年的4月23日开通了沈阳-天津-青岛-杭州货运航线。
这一切,使得青岛成为UPS、DHL、FedEx三大快递巨头同时开设有货运航线的第一座二线城市。
为什么青岛会如此深受青睐呢?在中外运敦豪总经理吴东明的演讲资料中,记者发现了其精心挑选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城市之一。在2006年全国城市进出口总额排名中稳居前十名。
近年来,青岛市对外贸易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在进出口总额于2004年和2005年接连突破2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的基础上,2006年达到365.6亿美元,历史性地实现日均进出口1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2006年青岛市市属企业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6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占全省的38.4%,占全国的2.1%。其中,出口216.45亿美元,进口149.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1%和15.9%,分别占全省的36.9%和40.7%,占全国的2.2%和1.9%。
自2005年底中国快递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青岛快件业飞速发展,外资快递业务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递增。青岛地区出口快件已全部实现信息化处理。企业可以货到前申报,信息流与物流同步查验,货到后快速通关放行,通关效率提高30%。据青岛海关统计,2006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