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冷链行业加速洗牌,第三方物流动了谁的奶酪?

2018-08-13 19:09

  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不高。医药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包括深冷、冷冻、冷藏、恒温、常温等不同温区),而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以疫苗为例,其运输要求全程冷链,一旦运输途中出现温度异常,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数据显示,北京市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的28家药品批发企业拥有的运输设备平均仅为1.28辆,三、四线城市的物流市场更加落后。信息化程度方面,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的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并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协调。许多企业托运冷藏品,过程中一旦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间分别作业,药品在托运终端就很难再保证冷藏运输条件。尤其是在冷藏品退货环节,即逆向物流阶段,冷藏条件几乎完全丧失,这可能带来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以航空运输链条为例,医药冷链最大的风险是机场到机场,占到55%左右,两端占到了45%左右,原因就在于航空冷链产品的开发效率低下,各个航司及安检机构缺乏统一的作业标准。

  此外,由于新GSP规定不允许药品运输业务层层转包,但对分包并未加禁止。因此,医药流通企业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签订委托运输合同。这就导致了医药物流回程车辆的满载率较低,管理成本和风险大。

  专业人才匮乏。医药冷链物流所涉及的学科门类领域很多,包括有医药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药品冷冻冷藏技术、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但目前,我国大多院校并没有专门设置医药物流专业,企业招聘的物流或医药人才也需要后续培养,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

  行业趋势:医药供应链“短链”、库存前置、网络化/一体化、多仓运作、信息可视化和可追溯性是大趋势。

  2018年两票制将全面落实,并鼓励一票制。《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这一政策将对中小医药流通企业造成重大冲击,数据显示, 2017年上半年百强药品批发企业占全国医药总市场规模的70.1%,集中度同比上升3.45%。

  医药分家,药品由药店而非医院进行销售。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即将全面推开。国务院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及,要求到2017年力争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零售药店将成为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1.2行业洗牌期,第三方物流企业加速布局

  安全事件频发,倒逼行业加速整顿洗牌。2016年4月,山东疫苗案后,国务院颁布新政《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下称《决定》)。新政规定,二类疫苗采购纳入省级集中招标平台,而二类疫苗批发企业则全部出局。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反映的是冷链行业的供应和服务能力的缺陷。2017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要求加强冷链运输贮存质量的政策;2018年5月,《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整个标准涵盖冷库、运输、冷藏车、运输车等四方面的运输标准,以及可操作层面的执行依据,政策监管力度空前,显示出国家规范药品流通行业的决心和力度,将进一步倒逼行业加速整顿洗牌。

  2016年2月,国务院发文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流通业务批准,这昭示着第三方物流进军医药行业已无政策上的阻碍。自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市场开放以来,国药控股等传统医药流通巨头独立成立了物流公司,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探索中寻求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各类企业不同程度的加大对冷链物流资源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形成运营一体化等多种模式,提高服务专业化程度。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新版GSP对涉及药品安全的物流提出更严苛的规定,2016年医药行业的物流中,社会物流的占比不到20%,而日本和欧美国家的这一比例在50%左右。

  第三方物流企业借机布局医药冷链市场,冷链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新条例实施后,一方面,部分以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药等为代表的国际及国内大型医药生产企业、集中规模经营冷链产品的医药物流企业已经实施了全面的冷链质量管理,具备在国内实施全面冷链物流保证和监测管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占据我国80%以上的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设施设备不足或没有疫苗冷链配送资质被迫退出疫苗经营市场或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

  第三方物流的介入是对现有医药流通领域的有效补充。医药冷链物流市场是典型的B2B市场,过去由药品商业流通企业为主导,各个商业企业根据自身的销售情况决定其冷链配送模式。

  社会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具备完善的运输网络,部分较早布局该领域的企业如顺丰等,则通过对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建立起全程可追溯不断链的配送体系,但其短板在于:在医药流通渠道价值链中,买卖药品的合法性、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及药品在途的安全性(包括物流可追溯性即药品监管码、药品在途储存等)缺一不可。社会物流的介入,本质上是到达患者的方便性改善,但仍需要补全在药品合法性和使用的安全性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才的短板。因此,我们认为对第三方物流而言,通过与具备医药、零售药店等终端网络和分销体系的医药流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其物流服务优势,是在行业加速洗牌的背景下打开市场的有效方式。

  1.3第三方物流应当如何定位?

  运作模式上,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冷藏药品供应链中同时扮演了“医药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角色,既可以是医药生产者的成品库,又可成为批发交易的终端(医疗单位或零售商)寄存库。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