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零售“核武器”!秘密打造一年的智慧供应链来了

2018-08-17 16:28

  盒马的方法是供应链拆解为若干关键节点,各个节点的货物状态、员工行为全部切割成最细小的动作,把这些信息输入系统,数字化生成可追踪的指标,“商品在什么空间、哪个位置,准确度99%以上。”

  由此,订单的数字化管理成为现实。目前,盒马在售的标品已经全部实现自动订货,生鲜等非标品也开始由手工订货向自动订货升级。

  3、天猫国际大爆发背后

  今天,中国消费者购买的进口商品大约7成是通过天猫国际。自2014年上线以来,天猫国际一直保持三位数增长。

  支付和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推动了全球商品流通的速率。天猫国际70%的品牌在中国没有实体业务,互联网帮助它们以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比如costco在2014年开通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2017年上线天猫旗舰店,并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实体店。

  天猫国际的业务分为平台和直营两种,像costco这样有知名度、sku较多的,适合平台模式;而sku较少、知名度较低的品牌适用于直营。

  日本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ReFa牌美容仪,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知名度,通过天猫进口直营业务快速启动,受到中国消费者追捧。截至2018年7月,RaFa系列产品累计销售突破1000万台。

  天猫国际的供应链分成两个部分:前台由天猫国际基于C端需求计划供应链,后台菜鸟物流完成仓储配送。两者精准咬合才能保证业务顺利开展。

  计划供应链的核心是进货、补货、库存、周转的预测。国际物流逆向成本很高,一旦消费者退货,必将产生高昂的逆向物流费用,因此只有精准的前瞻性预测,才能做到更高的售罄率、更低的退货率。

  问题在于,中国的销售曲线有巨大的波峰和波谷,海外销售曲线则是平滑的,“最多到了圣诞节、黑五抖动一下,日常销售非常理性”。所以,计划供应链在中国的难度远远高于海外。

  天猫进出口业务总经理刘鹏介绍,以前的模式下没有数据,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数据,有了调控手段,可以更好地做前置,“在整个大数据和算法模型上,进行比以前更精准的预测”。

  4、AI指挥的智能供应链

  菜鸟网络的仓配赋能,盒马鲜生的新零售破局,天猫国际的跨境进口,背后都离不开阿里巴巴智慧供应链这颗大脑的分析、判断和指挥。

  阿里研究院供应链平台技术负责人何崚认为,一个理想的供应链应具备六大要素:

  1、有一个合理的货品结构,精准匹配消费者的需求结构。

  2、有一个精准的销售计划,去实现销售目标。

  3、高效的库存周转。

  4、快速的履约能力。

  5、供应链成本优势。

  6、提前感知消费者未来的需求,去安排前瞻性的生产计划。

  “过去不要说做到这六点,单纯其中一点都很难做好。”何崚说,“大数据技术沉淀以及AI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供应链效能提升带来很多机会。”

  今年3月,阿里推出基于AI算法的精益化生产模型,帮助商家的ERP安排生产计划、原料计划和补货计划,从而降低库存周转的成本。这项服务主要针对标品,已率先在天猫的消费电子行业投入应用。

  服装等非标品的商品生命周期较短,很难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于是,阿里供应链平台通过行业数据、图像识别技术推出了流行趋势预测服务,帮助企业进行商品企划,同时还提供基于算法的自动设计技术,进行3D效果的仿真来助力商家打造爆品。

  阿里供应链平台织女智能工业设计平台示例

  何崚说,“AI算法应用于销售环节,主要解决卖什么,卖多少,怎么卖的问题。”

  阿里推出了选品机器人,具有三大功能,首先基于不同商品定位进行选品,第二根据市场变化动态优化品类结构,第三是商品生命周期预测。目前,针对天猫电器行业商家的销售预测,准确率已接近90%。

  最近推出的改价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去平衡成本和毛利,与竞品自动比价,进行动态调价,通过库存调控,实现销售额的最大化。

  在供应链的流通环节,AI算法则主要应用于订单履约的最优解决方案。比如消费者下单后,商品是从仓库发货,还是门店发货,从哪个位置发货,采用什么样的配送路线,都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何崚透露,这个技术与某个商家合作,每年能帮他们节省上千万履约资金。

  AI算法在流通环节的另一个应用场景是智慧门店,包括门店选址、门店数字化,比如通过跟踪货品消耗速度,及时下达补货指令;通过消费者行为追踪,优化门店的动线设计和货架排列,提升坪效和人效。

  何崚介绍,今年3月推出阿里智慧供应链服务“水晶球”,前期主要应用于阿里生态系企业,比如天猫的备货、销售、物流环节。接下来将尝试把这些服务产品化,9月份以后逐步开放,赋能更多商家。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