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开始,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爆雷此起彼浮,衍生效应不断漫延,资金荒开始出现。年度中旬,中美贸易摩擦又为本来就一蹶不振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作为经济底层的物流行业,特别是服务于中小制造和流通业实体的中小物流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形势的严竣。具体表现为:上游帐期延长;货量减少;结算以帐期为主;小票货减少,大票货增多;人工及运营成本增加;环保管制加强;税负加重;融资困难;物流大鳄及资本虎视眈眈;同行低价竞争等等。
国家虽多次提出,对企业减负并且金融扶持,但对于规模小的物流公司来讲,基本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所以,只有「自求多福」才是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之道。
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主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以前只靠人品、关系、实干、节俭、大胆等个人特质获得了第一桶金。而现在进入到信息时代,在以资本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竞争力的前提下,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被弱化。
但另一方面,由于消费客户的需求更加碎片化、个性化,中心化管理及标准流程化的大物流公司和平台很难适应这种趋势,只有这种贴进客户服务的中小物流企业,才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所以,中小物流企业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物流行业不会因为整合就变成几家独大的物流公司一统江湖。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目前中小企业因自身管理不规范,对风险无认知或抵御能力不强,所以一遇上风险就「弱不禁风」。
笔者因多年的物流行业经验,一直关注并且扶持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在今年行业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下,结合自己近期对行业的调研,向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提出一点建议。
现金为王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不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扶持,所以大部分的金融支持来自互联网金融和P2P平台,以及一些民间的小贷和保理公司。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清理,以及对民间保理公司和小贷公司杠杆的限制,各行业对物流公司开始抽贷,各个物流公司普遍资金紧张了,并且预计这种形势会延续到年末。
那么企业如何应对这种资金荒呢?
首先,综合行业的大环境,各个物流公司要梳理自身的业务结构,减少太长帐期的业务,减少帐期长毛利低的业务,增加可以收现金的小票零担业务。
我们认为,健康的企业业务结构为:
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合适的结构,保证稳定的现金能力。
其次,要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有些管理不好,一味关注营销和企业规模的企业,最后在没钱的时候才发现大量的应收帐款没人管;或者回单没回来收不到款;没人及时对帐;不能及时开发票;无专人去追款等。
行业里这种低水平的应收账款管理现象太多了,然而,这就是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内部基础管理没做好,业务做的快,做的多,死的就更快。
再次,多接触外部的各种金融机构,提前做授信。只做授信不提款,是不需要付利息的;或者先少量提款,保持合作关系,需要资金多时,再增加用款额。
提前规划资金的供应,今年的重点不是关注利息,而是多准备资金,利息成本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都要去谈。成本不是核心,活下来才是目的。
最后,手上有点钱的也不要乱投资。笔者身边有些物流公司老板,以前赚了点钱的,觉得物流累就去投资其它产业。这些老板们最终基本上都亏光了,老实回来做物流了。现在是「剩者为王」的时代,不要乐观地想着去扩大业务,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行业,有钱在手就会有非常多的赚钱机会了。
注重信用
这里的信用,既指行业合作当中的信用,也指对金融机构的征信;既指个人的部分,也包含企业的征信。
物流行业的起家,是靠客户以及物流公司之间的信任传递实现的,各个物流老板靠个人的品质得到认可,获得业务。但因为多数物流老板文化素质不高,近几年公司资金紧张,多靠信用卡套现周转,或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未重视还款。所以,很多物流公司老板的个人征信都是「花」的,就是太多逾期。
另一方面,物流公司会经常遇到丢货、车辆事故、员工伤害事故、劳动纠纷等,也会有很多诉讼在身,未及时结清导致上榜。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物流公司老板和公司,因征信问题而无法获得银行及社会金融机构的支持,只能寻找民间高利贷。
目前,我们遇到的大型合同物流企业,也会在投标时审查企业的公开工商信息来了解企业的征信状况,是否有各种违约和诉讼等情形来判断企业的诚信和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对信用体系越来越重视,不诚信的企业融资越来越难,融资越来越贵,获取业务也越来越难,只会加速被行业淘汰。而注重信用的企业,会得到更大的扶持,发展越来越好,这就是物流行业的「马太效应」。
而「马太效应」,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敏感时点,所起到的作用会被加倍放大。
降低杠杆
一般情况下,企业做生意注重的是ROI,即投资回报率。投资的钱越少,撬动的业务越大,就是杠杆用的越大,投资回报率就会越高。
如果业务的利润高过融资成本,就靠借更多的钱来支撑业务。但物流公司能借到的民间和社会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都比较高,通常年化率在18-36%之间,如果全部用这种高成本的钱去做业务,很难有利润,所以只能用来做配比。
我们认为,理想的业务资金结构模型为:
这种杠杆结构由于自有资金和应付帐款是没有利息成本的,20%的外部借款成本摊到总体,平均资金成本并不高,即使遇到合作商催款和金融机构的定期还款也能应付。
而在现实中,遇到的业务结构并不是按稳健方式,而是高杠杆的方式:
其中,外部借款的30%,还是因为自身资质无法借到更多。
这种杠杆结构,当遇到金融机构不续贷,下游合作商无法继续垫资,或者上游不能及时支付款项时,就无法再玩6个盖子10个桶的游戏了,资金链会断裂,企业无法生存。
当前上游付款不及时成为常态,融资越来越难的情况下,企业要及时控制经营规模,调整资金杠杆结构,以保证企业不会因资金困难而倒闭。
分散融资
由于物流老板没有金融常识,与金融公司沟通时都只关注一点:能给我多大的额度。因为物流公司没有任何实体资产,基本以信用贷为主,所以负责任的、稳健经营的金融公司,一般都会给物流公司一个小的额度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物流公司的了解,再逐步根据业务需要增加额度,同时也会建议物流公司与多家金融公司保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