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叮咚买菜,前置仓电商模式如何干社区生鲜?

2019-02-22 11:05

  叮咚买菜定位高频的生鲜到家,以“品质确定、时间确定、品类确定”为核心指导原则,将前置仓建在社区周围一公里,结合大数据测算,确保消费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始终能购买到高品质的生鲜产品,强调“下单后29分钟即可送达”确保配送时间的确定性,同时利用生鲜及相关配料等全品类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做饭所需产品的一站式购物,从而建立起与用户高度的信任感,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提升用户粘性。

  2018年11月,公司创始人梁昌霖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生鲜论坛上表示,叮咚买菜15个月的复购率约40%,用户留存情况在行业中较为领先。

  (一)商业模式:前置仓高密度覆盖社区,大数据精准预测

  采购端:以城批采购、品牌供应商直供为主。

  对于蔬菜、水产等难以长途运输的生鲜产品,叮咚买菜利用城批采购为主的模式,可以保障生鲜产品的鲜度且降低损耗,同时该模式下,补货更为容易、产品较为齐全、价格也相对稳定。对于肉类等产品,通过品牌供应商按需直供,可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质。相较于源头采购,城批采购的模式更短、更轻,可以有效避免高昂冷链配送成本。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上的品类存在趋同化问题,且进口蔬菜等品类缺乏价格优势,我们判断这或与公司处于初创起步期,品类拓展的成本相对较高,而该类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议价能力较弱。而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进口产品和有机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有望提升公司议价能力,增强对进口及有机产品的布局。

  配送端:采用前置仓模式,提供配送到家服务。

  叮咚买菜以仓为店,将前置仓建在社区周边一公里内,商品先由中心仓统一加工后运至前置仓,消费者下单后由自建物流团队配送到家。前置仓离消费者更近,自有团队便于管控且更加专业,配送效率更高,可以做到消费者下单后29分钟内送货上门。

  同时“0配送费+0起送”模式让消费者即使是做饭时发现缺少葱、姜等调味蔬菜,下单后最快在29分钟内送上门,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此外,利用打氧箱配送水产品,保证送到家的是活鱼活虾,这是叮咚相比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特色,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同时,与传统门店相比,前置仓的物业可获得性增加,大幅降低租金成本和生鲜损耗率,且减少门店装修和运营成本。叮咚以上海为核心,目前在上海已有200余个前置仓,覆盖崇明以外的上海全部区县,通过前置仓高密度覆盖上海主城区,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提升配送效率并降低采购成本,今日资本徐新在“2019叮咚买菜生鲜供应商大会”上表示,预计未来将陆续在上海开设500个前置仓,将配送时长进一步缩至15分钟,大幅提升配送效率。

  从采购到配送,全链路重视产品品控。叮咚买菜每天有专业采购团队进行采购,蔬菜运至加工仓后进行第二轮品控筛选后验收入库,在加工包装时进行第三次品控,合格产品运至前置仓时进行第四轮品控,验收合格入库后派专人每天巡视前置仓,客户下单后由分拣人员进行品控把关,合格产品由配送人员配送到家,消费者收到货后可无条件退货,通过从采购到售后全链路的品控管理,有效保障了产品的品质。

  营销端:轻营销方式快速推广。

  1.妈妈帮:叮咚买菜的创始人梁昌霖此前创立了“妈妈帮”,在妈妈帮上投放广告可以精准定位年轻妈妈群体,该人群是叮咚买菜的主力人群之一,投放成本较低但效果较好;

  2.拼团+分享:利用微信群等社交软件,通过邻里间的拼团及分享红包方式获得新用户,基于熟人的社交分享更易获取新消费者的信任;

  3.地推:通过在社区入口设立推广摊位,指导小区居民下载并使用叮咚买菜APP,下载APP后下单即送油盐酱醋等产品,低成本吸引用户注册尝鲜。

  叮咚买菜的APP在用户点击每个单品之后,都会有“推荐做法”的链接,同时给出对应的食材和佐料搭配的购买组合链接,赢得客户好评。

  此外,公司还推出“吃什么”专区,提供多样化的“今日菜单”,为不知道吃什么或不知道如何制作菜肴的消费者提供详细的菜品制作过程,并提供所需所有材料的一键购买服务,既能鼓励消费者做饭并刺激消费,同时也可以营造更具场景式的体验感,增加用户对APP的粘性。

  

640.webp (81).jpg


  大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实现精准预测。

  叮咚买菜将大数据运用到从采购到配送整个环节,在采购前,通过“订单预测”精准预测用户订单情况,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采购;在销售端,通过用户画像及智能推荐,精准向目标客户推荐相关产品,并通过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智能调度和规划最优配送路径,最快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

  叮咚买菜利用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生鲜的低滞销和低损耗。据亿欧报道,2017年9月公司每日滞销损耗平均低于3%、物流损耗平均为0.3%,我们预计目前滞销率和物流损耗率或已进一步下降。

  

640.webp (82).jpg


  (二)盈利模型:测算订单量达1250单/天可实现盈亏平衡

  我们对叮咚买菜的模型测算主要基于同业运营指标经验,并结合公开的新闻报道给予综合判断。例如,据联商网报道,“叮咚买菜采取300平米前置仓,2018年12月每天订单量达15万单”,据搜狐新闻报道,“目前我们有150个前置仓,还没有覆盖全上海,每个前置仓一天1000-2000单,客单价是50几块钱”;据58同城等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显示,“叮咚买菜配送员工资包含:①无责任底薪3000元;②按单计酬3元/单;③好评1元/单;④绩效奖金500-1500元;⑤餐补:20元每天,话费补贴:50-80元每月,住房补贴:400-600元每月;合计综合工资超9000元。分拣员每个站点10名,工资约6000-8000元左右”等。

  我们测算了单仓日单量在800单、1000单和1250单三种情况下,一个标准仓的盈利情况,但具体各仓的盈利情况不一,仍需逐一分析。我们的主要假设包括(表2):

  1.收入及坪效:

  前置仓的面积约300平米左右,考虑到叮咚买菜菜品较为齐全,价格高于永辉、大润发而低于盒马,我们假设客单价在50元左右,测算在日均800单、1000单、1250单情况下,税后月收入各103万元、128万元、160万元,年坪效各4.2、5.2、6.5万元/平米。

  2.毛利: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