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大系”实际控制人的方威,虽然刻意保持低调,鲜有在媒体抛头露面,但在资本市场,也早就有着“资本猛人”的名声。
且其收购与重组对象,大多为地方国有企业。
03
公开资料显示,方大集团创始人方威,1973年出生,为辽宁沈阳人。
如今的方威不但是身价数百亿的方大集团掌舵者、是各类富豪榜上的常客,同时还兼任多项社会公职,并获得包括省级劳动奖章、优秀民营企业家在内的众多荣誉。
方威的第一桶金,以及后来不断收购的资金来源,一直缺少权威解读版本。
网上普遍的说法是,他少时的家境并不宽裕,甚至还经常被父亲带着收废品,中学毕业后到钢铁厂做了学徒,学成后,凑钱与父亲创办了一个螺母厂。
在这些零散的信息中,方威开启企业收购兼并之路,还多少有些阴差阳错的成分。
典型说法是,早期经营时间,一家钢铁厂欠了方家不少货款,于是用一处铁矿抵债给方家。但没出几年,铁矿石价格暴涨,阴差阳错成为了铁矿矿主的方家,也由此发迹。
这段莫衷一是的经历之后,方威开始了挥舞资本,大肆收购兼并的扩张之路。
2002年,抚顺一家炭素厂陷入经营困境,已有积累的方家收购该厂,将其重组为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由此踏入如今最为核心的业务领域——炭素行业。
收购当年,方家便让抚顺炭素成功扭亏为盈。
2004年-2006年,方家继续挑战,并以每年吃下一家的节奏,先后成功重组了成都蓉光、合肥炭素,以及上市公司兰州海龙等以炭素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同时将兰州海龙更名为方大炭素,也拥有了第一间上市企业。
有了上市公司的平台与背书后,方威开始把收购与重组目标投向到更具挑战,也更需实力的领域,并且继续保持了快节奏的扩张模式。
2009年,重组了中国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生产企业,也是中国500强企业原南昌钢铁,后将其更名为江西方大钢铁集团,并间接控股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南昌长力钢铁,然后将其更名为方大特钢。
2012年,方大再次成功重组了中国建筑用钢的核心企业之一——江西萍钢。通过此举,集团的钢铁年产能也达到了1500万吨的规模,在炭素之外成功再造业务增长极。
2018年、2019年,方大又连续在辽宁本省发起资本动作,先后成为上市公司东北制药的第一大股东,以及上市公司中兴商业的第一大股东。
让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增加到4家的同时,2019年的方大集团还同时完成了另外两宗大买卖——在辽宁成为北方重工的第一大股东,在天津拿下天津一商100%股权。
2020年,方大又成了四川达州钢铁的第一大股东,集团钢铁年产能达2000万吨以上。
04
纵观收购做大的历程,方大的操作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低成本介入困境企业,而且大多都是国有企业,是VC、PE类市场化资本并不热衷的传统产业。
从如今的发展来看,方大的这些收购都实现了自身与企业的双赢,同时还为地方经济再造了增长极,并提升了本土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如其核心业务炭素产业。目前,方大的炭素制品年产能已达33万吨,是世界领先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同时也通过持续的科技攻关,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新型长寿高炉炭砖生产基地,以及中国唯一具备民用核级炭素石墨材料生产资质的企业。
2020年12月,方大与宝武集团强强联合的宝方炭材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也已正式投产,近一步奠定了它在全球炭素制品领域的地位,生产规模跃居全球之首。
再如钢铁业务,方大钢铁集团的盈利水平已连续多年位居行业之前。其中,方大特钢和萍钢股份2020年的吨钢材利润在中钢协对标企业中分别排名第1位和第5位。
方大如何实现逆转,甚至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具体经营策略与方法论,也是鲜见于公开信息。少有的信息所强调的核心逻辑包括:方威非常注重将竞争意识和体制注入到被收购企业,而且非常杀伐决断、赏罚分明,执行力也是相当强悍。
一个例证是,方大的钢铁实体每年都会进行内部指标的比拼,业绩好的可以共享现金堆成墙的重奖,业绩差的则直接免职或回炉再造。而在收购有着“天津第一商”之誉的天津一商时,方大派出的8人团队,只用56小时就确定战略投资意向,11天就搞定了一切。
并且赢得对方评价:“时间虽短,但判断是专业的,操作是稳慎的。”
或许也是这些金刚钻,鼓舞方大发起了它史上最大的一次挑战:参与海航重组。并且,不只是集团层面参与,而是让其控制的多家企业也都参与其中。
信息显示,注册资本为300亿元人民币的海南方大,辽宁方大和江西方大钢铁各持股30%,方大钢铁旗下的萍钢安源持股16.67%,九江萍钢持股18.33%,四川达州钢铁持股了5%。
被方大垂涎的核心标的海南航空,虽然深陷困境,也的确是一块肥肉。它不但拥有12张境内、2张境外客运牌照、4张货运牌照、3家公务机牌照,以及各种航空业的资质牌照,是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同时还长期以创新运营和优质服务在世界航空业享有盛名。
据公开报告,到2020年底,海航共运营668架商用飞机,132架通航飞机,客运航线数量超1500条,航空主业从业人员6.4万人,其中特业人员超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