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比方大此前重组的对象,无论是历史问题的解决,还是业务、财务,尤其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海航都绝对是史无前例,甚至放到全世界也都是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一系列扩张之后的方大,虽然各项业务依然持续向好,但也面临着从产品与服务到经营管理的挑战。包括财务上,继续激进式的扩张,也会给方大造成不确定隐忧。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方大集团总资产总计1505.62亿元,负债合计844.51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由2020年末的47.88%升至56.09%。而海航集团航空主业*ST海航,同期的资产总计2176.98亿元,负债则高达2457.48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如此对比,即便对习惯了“蛇吞象”的方威来说,步子也是有点大。
若以巨资解决了海航的债务,却不能让海航快速回血成为造血机,或者没有非常强大的后盾,支援海航可以继续长时间亏损,方大的资金压力亦是可以想象。
而在全球乃至国内疫情危险并没有完全解除的环境下,航空业务在相当时间内成为烫手山芋,也不是没有可能。*ST海航中报即显示,今年上半年,虽然其营收同比增长56.54%达183.34亿元,但其业务经营依然亏损且亏损超过30亿。
“资本猛人”方威,即便如愿接手了海航,也需要更大的威力,才能让沉重的海航重新展翅。更何况,过去20多年的扩张路上,他也并非一帆风顺,辉煌背后也有阴影。
方威很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其中一次焦点却是,2014年6月,他被辽宁人大常委罢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务。其重塑企业经营与活力,也被一些人另类解读为:
“通过密切的政商关系和非市场化手段,以低价收购有产权纠纷或濒临亏损的国企,对其注资达到相当资产规模后,再注入上市公司,并从中获得资本溢价,是方大的惯用伎俩。”
而他当时出问题,也被认为与重组南昌钢铁有关。
“盲目扩张,对外部的环境判断失误,准备不足。”2019年,试图扭转局面的海航创始人陈峰,如此总结海航的问题,并预言海航将在当年年底步入正轨,重新开始。
但后来的发展证明,他又继续判断失误,准备不足了。2020年开年,全球航空业一头撞上了新冠疫情的大灾大难,最终也让陈峰更加无力回天。
海航最大的败因就是过于激进的以资本驱动扩张,尤其是主业之外的无序举债扩张,它会被另一个惯于资本驱动和跨界扩张,且毫无航空经验的人拯救吗?
啥都经历过的陈峰,如今是啥心情,他又如何看待方威这个“谋方略韬远,铸大成基业”的年轻人?
对吃瓜群众而言,这些都可以交给时间去回答。但对海航,对方大集团而言,却必须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方大胜出的消息公布后,今日的*ST海航开盘到收盘一直股价跌停。有分析认为,跌停的关键原因,便是市场对方大缺乏信心。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风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