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线上线下消费正在双向加速融合。“十三五”期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10.8%上升到2020年的24.9%。特别是去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8个百分点,今年1—8月同比增长了19.7%。目前,新型消费已成为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新型消费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区域行业市场联通互促、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联接互动、不同业态融合渗透、上下游全链条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迎来了加快发展和提质升级的重要窗口期。
下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指导地方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将新型消费更好融入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体育消费试点、信息消费示范、供应链示范创建等重大平台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建立健全统计体系,持续做好新型消费补短板、强弱项、通堵点工作。
09
南方都市报记者:
中秋和国庆“两节”临近,请问对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有何安排?
彭绍宗:
国家高度重视做好中秋、国庆“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我委已多次通过召开会议和印发通知等方式,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各地切实做好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相关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欢度节日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主要有4个方面的安排:一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以群众生活必需品为重点,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尽早预警处置。二是保障市场供应。指导各地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采购,畅通物流,做好组织调度;对米、面、油、肉、耐贮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提前充实储备规模,根据市场形势及时精准投放储备;抓好产销衔接,督促商超、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及时补货,确保重要生活物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三是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节日期间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市场从业者诚信守法经营,切实防范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异动。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四是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督促达到启动条件的地方第一时间启动,及时足额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情况,适当提高临时补贴标准,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