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30年,为何炮火永不停歇?

2022-03-10 11:53

  不过不做重资产,不代表着不投入,从将战略细化至物流全链条,再到数字化升级,阿里在菜鸟网络上投入多年。

  现在,没人能够忽略这个不一样的玩家,其CEO万霖在2021年曾指出,菜鸟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家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把物流产业的运营、场景、设施和互联网技术做深度融合。

  需求侧的高速增长,同时吸引了更多玩家的进入,在这段期间,行业投融资达到高潮,中小玩家依次起网、多企业跨赛道进入,民营快递企业也分化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中通、韵达、圆通、申通以及百世等,在2018年的市占率达到65%;第二梯队的天天快递、优速快递、速尔快递等,则立足于区域网络。

  随着快递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快递企业不断扩充网络,中国有了全世界最好的电商基建。在中高端时效件领域,有顺丰、中邮速递;在电商件领域则有三通一达。这还不包括自建物流的京东。

  让消费者满意的可不止四通八达的快递网络,还有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快递费。当然,快递费的另外一面,则是快递行业的单票收入在下降,在经历了市场规模快速扩充的过程中,快递业变成了一门靠薄利多效才能赚到钱的生意

  快递企业要想赚到更多钱,就要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当电商红利逐渐消耗殆尽,行业里的竞争,不再像之前那样平静了。

  03 价格战:很多公司倒在血泊中

  2016年结束时,移动网购的用户占比达到了94.5%。再往后,电商大盘的交易增速也将开始下滑,我国移动购物App行业月活跃用户数渗透率将突破90%,呈现饱和迹象。

  这意味着,过去几年撬动快递业高速增长的电商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快要被吃完了。

  当快递业迈入低速增长时期,进而进入存量市场争夺,价格战爆发了。

  过去多年,快递业之间的价格战并不少见,但很多价格战带来的负面效应,快递企业都可以通过业务量增加、规模效应下的单位成本下降进行对冲,整体上属于良性博弈。

  但问题在于,如果一家企业将价格压得太低,那恶性竞争将取代良性博弈。

  第一轮大的价格战发生在2019年6月。

  申通最低将每票价格降到了9毛钱,这一战甚至打到快发不出工资。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赔本买卖只持续了一个月。7月底,各家快递公司的老板先后来到义乌谈判,才划上止战符。

  在这场价格战背后,各家快递企业对规模增长的野心暴露无遗。

  兴业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市场份额第一的中通,2019年的目标是业务量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速15%;圆通的目标是突破100亿件大关,相当于增长约50%;百世的目标是业务增速为行业的1.5倍;申通的目标则是提升1%的市场份额,也就是增长35%。

  义乌一家快递公司的网点负责人事后回忆起这场价格战称,那时抢市场真的是刀刀见血,很多半死不活的公司都被干死了。他回忆,“有一家公司叫快捷快递,他们网点离我们场地不远,一夜之间我发现他们什么都停了,老板坐在那里卖废品,可怜得很,就是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

  当时没人能预料到,短短半年之后,一家来自东南亚的公司极兔,将再次发起一场更加惨烈的价格战,而且一打就是一年多。

  2020年3月,义乌的黄牛群里有人喊出“8毛发全国”的价格,搅局者正是极兔。

  有媒体报道,极兔早期每票比通达系低1-1.5元,寄件享全国首重5元的优惠,比通达系便宜了近一半,极兔的负责人曾表示,他做好了亏损两年的准备。

  残酷的价格战下,2020年,快递行业的单票收入降幅达到10%,通达系、百世、顺丰单票收入降幅平均在20%-30%之间,但快递行业单位成本的降幅基本只能维系在10%-20%的区间。

  这一年,快递行业的增速来到了31%,中通、韵达、申通作为电商快递高景气度的直接受益者,在业务量维持高增长的情况下,盈利却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圆通勉强维持住了6%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到2021年一季度,顺丰前所未有地亏损了近10亿元,王卫公开向股东致歉:“第一个季度没有经营好,我责无旁贷。”

  百世快递2021年半年报的资产负债率超过95%,几乎要资不抵债,紧接着,它被极兔吃下。

  就在头部快递企业为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很少有人将目光聚集到规模更小的中尾部快递企业,这几年,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不得不被迫离开这个行业。

  据招商证券统计,从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快捷快递、安能快递、如风达快递、青旅物流、国通快递、压风快运、品骏快递、全一快递、远成物流等多家尾部快递企业,都陷入到了程度不一的经营窘境。

  他们最后的结局:要么倒下,要么被卖掉。

  04 并购潮来了

  价格战为行业带来了什么?

  短期来看,它带来的是一段时间内极低的快递费、是中小快递企业的哀鸿遍野、是三通一达顺丰们不好看的业绩表现、是极兔闯入已经趋于稳定的市场。

  长期来看,它带来新的格局变化,也提醒早已站稳脚跟的头部玩家们:单纯靠更高的市场规模构筑起来的城墙,并没有那么牢固。

  正如顺丰高管在2020年财报沟通会上谈到极兔时说的那样:“规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场,这是我们战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训。”

  这并非说规模不重要,而是规模战再度升级——过去可能足够大就能赢,现在不仅要足够大,还要足够综合。

  月初京东可能收购德邦快递的消息传出时,多家券商研报给出了一致的观点:当前我国快递业正从集中阶段迈向寡头垄断,表现为头部企业加速分化,集中度提升。

  招商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判断,中国快递业将迎来密集并购期,呈现两大趋势:

  第一,大型同业并购将继续出现;

  第二,多元化并购日趋频繁。

  这是国际范围内快递行业都会走过的阶段。招商证券指出,国际综合物流企业并购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从并购视角出发,快递行业的发展可划分为起步、成长、集中和寡头垄断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快递业正处于从第三个阶段迈向第四个极端的进程中。

  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综合物流巨头UPS和FedEx。这两家公司的成长路线并不一致,但最终都通过大规模多元并购,长成了垄断性巨头。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