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UPS,它1907年在西雅图成立之时,只提供信使、跑腿和本地同城配送服务,随后凭借着在国内大举收购,到1989年时,它的服务扩展到了中东、非洲和环太平洋地区,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或地区。
1990年以后,UPS切换为多元化并购模式。它将并购重点放在了供应链物流细分产品的丰富(高价值物流、零部件物流-特种物流、医药物流等)和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的打通(贸易融资、国际货代、国际贸易咨询等),长成了一家综合物流服务巨头。
这种大规模的多元并购,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快递行业会走的路。
过去几年,苏宁在2017年收购了天天快递、申通在2018年收购了深圳多家公司的中转业务资产组、顺丰在2020年收购了嘉里物流、极兔在2021年收购了百世,都释放出了这一信号。
普华永道认为,快递快运的竞争正逐步进入大资本下的巨头时代。其公布的一则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虽然国内快递业仅有3宗交易,但均是10亿元以上的大型交易,交易规模环比增长36%至145.85亿元。
这种大并购趋势的底层逻辑,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商,很有可能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终极形态。
比如顺丰,自2018年至2021年,其先后收购新邦物流、夏辉、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投资Flexport、嘉里物流,涵盖快运、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跨境供应链等业务。
这可能只是开始,如今“三通一达”的市占率在60%左右,加上顺丰,他们合计占据着行业70%的市场份额。但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前四大快递公司的市占率已经超过90%。
05 结语
当快递业沿着它的周期化特征走向寡头化,未来中国的快递企业很可能只剩下几家。
现在的“三通一达”、顺丰、极兔、京东物流,他们中的每一家,都有可能成为中国快递业最大且同行难以追赶的大象,也都有可能像百世那样,被另一家吃掉。
在更大的风暴面前,他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远要比之前的所有经历都具有挑战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进入以价值红利和技术红利为主导的新阶段,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优化、配置、盘活资源,是共同的难题。
物流和供应链是重要的抓手,也是重要的工具。
从技术路径来看,当前的物流业正处于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进程,而要实现智能化升级,需要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长的时间周期、更持续的耐心投入、更高效的企业管理。
任何一家想要成为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的快递企业,都无法忽视这些潜在的挑战。
即便他们中的一家或者几家能够像海外巨头那样,长成实质性的寡头,他们也不得不时刻警醒,寡头不仅仅意味着地位,也伴随着潜在风险点,比如能不能履行好社会责任,会不会触碰到反垄断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