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运的主要客户则相对分散,来源众多,农业、制造业、商贸批发乃至原材料供应等大中小型企业都会用到快运网络运输,客户群以中小B端企业为主,而快递以C端为主。
快递公司由于货物更加标准化,异形货物较少,而快运则难标准化,相应的物流设施设备不同。
总之,快运与快递最大的区别是客户群,最大的运行区别是货物重体与体积的不同。一直以来,快运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围绕公斤段和时效进行划分。
三、未来已来
快运,这一细分赛道,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目前,快运企业可分为三大势力,分别是老牌快运企业,电商下场做快运,快递头部企业跨界做快运,三者之间,各以自己的优势,展开着快运这片江湖的竞争角逐。
说起传统老牌快运企业,自然而然会想到德邦、安能、佳吉、华宇…而拥有流量优势的电商巨头也纷纷下场,这些电商巨头依靠自身强大的商流与巨额资金优势,多以并购整合的方式,强势杀入快运市场。
大家都知道京东对于德邦的收购,在此之前,京东在2020年还以30亿元收购了跨越速运。作为京东一体化供应链的一部分,德邦和跨越分别补充了京东陆运和空运能力。
阿里和菜鸟也在快运领域布局多时,菜鸟曾在2018年想要用300亿元的代价收购德邦,都最终没有成行。早在2018年,菜鸟就联合百世、安能、德邦等头部企业推出了菜鸟快运指数,未来是否会依循快递模式通过参控股的方式遥控多家快运企业,也有可能?
拼多多呢?据说,汇森速运收购壹米滴答,在快运行业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大戏,这背后就可能有拼多多和极兔的资金支持。
快运是国际物流快递巨头标配业务,对标UPS与FedEx,国内快递企业纷纷进军快运业务,并早有布局。
加盟制快递的龙头中通以产品回归的形式,加速在快运领域的布局,2016年,中通快运宣布单独起网。顺丰在快运领域布局多年,2018年收购新邦成立顺心捷达组建加盟快运网络,2019年顺丰快运品牌正式独立。韵达、圆通在2017年起网快运,申通在18年正式推出快运业务。
对快递企业来说,小件市场渐趋饱和,大件电商风口正盛,做快运是首选。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货物也从网上购买了,这也意味着大件时代到来,快递企业难挡这一诱惑,不得不布局快运。
三大势力布局快运,那么快运到底有没有价值?其实快运正处于关键节点,必须有所改变,有所作为。
首先,中国无论是制造业规模,还是电商市场,都是全球领先的,同样也拥有全球领先的快运市场,我们要认识到快运所在的零担行业是万亿级市场,处于规模化以及行业整合的初期,具备较强的增速推动力。
其次,电商、快递企业要改变布局快运的指导思想,独立思考其发展前途。当前快递跨界快运领域,更多是模式和产品的延伸,以及对综合物流的布局。而电商平台在快运领域的布局更多是延续商流决定物流的快递模式,京东收购德邦,许多人认为是为了补足大件短板,就是这种思潮的反应。
因此,快递企业、电商布局快运,要有战略优先级思想,要把快运网络作为新消费基础设施来做。
随着制造业生产和订单交付的定制化、短频化,快运市场“进厂”成为重要一步。中国正经历类似美国80年代经济转型期,高端制造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物流提出的新的需求,其中最受益的将是快运,全国快运业务量在继续维持较快增长区间。
高技术制造业正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力量,我国共有300多万家制造业工厂,散落在2000多个产业带,现在制造业的订单越来越零散,计划性的大批量采购现象正在逐步减少,小批量、短周期、多频次的零散订单越来越多,这一物流需求的变化,离不开快运业的深度参与。
菜鸟、三通一达、百世等快运物流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进厂的供应链服务新模式,推进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快运质量和时效的时代即将到来。国家邮政局明确提出,中国快运业,下一站是高质量发展。周韶宁也指出:百世快运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前而说到整车订单逐步转化成了零担订单,这标示着快运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步增长。市场规模的扩大必然代表着服务场景更加多样化,终端客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复杂化、个性化。
时效,服务也将成为快运物流主要竞争力。高时效、高品质快运,过去受益于时效件需求的高速增长,未来将分享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快运物流新机遇。
未来已来,面对消费者对快运配送的差异化需求,快运产品如何分类、服务如何分层,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启动服务和产品分层,推动行业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竞争成为主流。安能对外公布了两款针对中高端物流市场的产品定时达和安心达,一个保障时效,一个保障安全,就是对这一方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