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物流絮语
编辑 |物流絮语
图片来源 | 网络
最后一公里,永远是快递物流的痛点,智慧破解痛点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物流配送车,一是无人机,一个是空中,一个是地下,两个都是新智能产品,谁先落地呢?在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殊途同归,破解末端两利器
末端物流配送,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最后一个配送网点送达给消费者的阶段。
末端是人民群众对快递服务感受最深切最敏感的环节,标准化程度与效率双低的末端物流配送,向来是物流成本中最高的环节,也是影响物流产业升级的短板。社会的需求,场景的需要,技术的积累,人口红利的消失,迎来了无人机、无人车时代的到来。
作为物流配送“黑科技”,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无人配送车,都能够极大限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较低这一痛点,因此,成为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初创科技企业解决末端配送问题的新方向。
“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正在成为趋势,在政策层面,不少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给无人车以及无人机的快速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规划》明确指出,无人机,无人车是所要鼓励的重要智能化运载设备,这标志着最后一公里的无人化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向获得了保证。
抗疫期间,无人机、无人车功不可没,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对无人配送的认知,其展现的无接触的优势,既使疫情之后,也为全面铺开准备了体验基础。
无人机,无人车成为解决劳动密集型行业痛点的利器,无论是快递,还是外卖,甚至生鲜和药品等商超零售品的送货上门服务,都在逐步成为无人末端配送重要场景。
各大平台对于无人配送的布局紧锣密鼓,阿里、京东自带场景,自己研发无人技术,自己运营。在无人配送这个赛道上,阿里自研的小蛮驴通过菜鸟驿站已经开始布局,京东在无人机,无人车的配送上都有深入尝试。
去年五月,美团、京东、新石器成为首批无人配送车获牌企业,北京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首次给予了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不久的将来,精准续航、智慧灵动的无人配送利器将改变行业的生态。
当前,全球范围都将无人配送作为布局智慧物流领域的关键一枚棋子,在我国,无人机,无人车肯定会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它们将打破人力造成的末端配送边际成本天花板,解决未来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成本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商业模式的底层模型。
无论如何,作为未来智能化物流系统的一部分,无人机、无人车将是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发展的一个新拐点。
二、再论场景,进城下乡各所长
如上所述,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和交付难度,所采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空中运输的方案,即无人机,二是地面运输解决方案,即无人车,它们所遇见困难不尽相同。
无人机,无人车,哪种方案较好呢,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场景,总的说来,“下乡”是无人机所擅长的,而“进城”则是无人车更为适用。
先说无人机,最好的应用场景是乡村,为什么呢?一是从安全性考虑,二是因为农村的路况更复杂,三是农村住户分散的特点。
对于社会来说,最关注其安全性,毕竟安全可靠高于一切,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待解问题,无人机技术产品还没有成熟到绝对安全的地步。
无人机在偏远的深山中飞行,包括跨海飞行,荒无人烟,并不影响公共安全。但在城市,人口密度大,对飞行安全要求很高,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与城市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概率较大,如果出现事故,空中跌落造成的危害更大。
另外,无人机的配送应用中,噪音污染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难题,噪音大,容易影响人口密集地城市的居民生活。
无人机在交通欠发达的地方,是一个优势,特别是行政村到自然村的末端配送,摒弃了传统陆运线路迂回冗长、高耗低效的方式,优化运输线路,破解了由乡到村配送不畅的困境,真正实现“快递进村”。
无人机运输具有小批量、高频次的物流特点,在满足运载需求较低的偏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无人机可以在地形复杂山区、边远地区配送、跨海岛物流、边防哨所、应急救灾等场景开展立体应用,高海拔、低温度,都成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消除了物流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