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认为,企业生存的方式有多种,过早追求盈利,会伤害规模性的增长。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不能直接画等号。创业者要在增长与生存、可延续性之间找到平衡。
6月30日,港股市场上惊起一片哗然。
市值2000亿港元的“AI第一股”商汤科技盘中直线跳水式暴跌,收盘股价为3.13港元/股,跌幅达46.77%,已跌破 3.85 港元的发行价。市值一日内蒸发近920亿港元(约785亿人民币)。
7月4日,截至记者发稿,商汤科技股价跌至2.61港元/股。
业内人士分析,商汤科技此次股价暴跌或与公司巨额股票解禁有关。商汤科技上市前投资者和基石投资者涉股233亿股,占公司此前新股发行总股本的近70%,占商汤科技实际总股本的3.1%。
在解禁当天股价大跌前,商汤科技曾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管及若干管理层作出自愿禁售承诺,管理层对本集团长期价值及前景充满信心。
但公告还是未能挽救资本市场的信心。
早在去年商汤科技IPO前,就有投资人告诉创业邦,“AI四小龙”的业务正在变得与海康、大华越来越像。
“AI公司和安防企业的估值体系有着巨大差别,往往会变成VC、PE用AI公司的高估值投资了一家类似于海康的安防系统集成商,最终就会造成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详见《AI杀出一条血路!“电梯着火当天,我们的电话被打爆了!”》)
二级市场的悲观情绪是否会传导到一级市场?对于AI赛道的创业者,在当前大环境下,该做好怎样的准备?
对于投资人来说,现在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第一时间采访了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商汤暴跌背后的AI创业。
从历史上来看,越是在经济大调整时期,巨头公司越会遭遇“创新者的窘境”,回归主业,收缩创新业务。这时候,反而给AI等新兴领域的初创公司创造了市场空间。
创业者要么减估值要么接受苛刻的TS条款
时不时散点式爆发的疫情,持续的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概股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创业环境。
弘毅资本董事总经理邱谆对创业邦表示,不只是国内,美国近期二级市场表现也很类似,这些情绪确实会传导到一级市场。
今年以来,美股三大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连续下跌。纳斯达克指数今年累计下跌30.8%,创年内新低,接近两年前的水平;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分别下跌21.6%和16.4%,同样创年内新低,跌至一年前的水平。
二级市场的萎靡,也开始影响到一级市场。
Preqin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风险投资交易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44%至247亿美元。中国并非孤例,全球都出现了放缓的趋势,整体同比下降11.7%。美国和英国则分别下降22.9%和17.3%。
邱谆发现,最近美国VC对硅谷科技公司的投资也表现出了两个变化:
1、据Pitchbook数据,今年一季度,约有5%的融资事件都是Down Round(流血融资,新一轮融资对公司的估值低于之前的估值);
2、在美国,有个词汇叫做dirty TS(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也就是说创业者在当前要接受更为苛刻的TS条款。
总之一句话,创业者要么减估值,要么接受更为苛刻的TS条款。
“在国内,也正在出现类似的趋势”,邱谆说。
2022年融资要“小步快跑”
当二级市场的悲观情绪传导到一级市场后,创业者应该怎么做?
邱谆建议,创业者要在增长与生存、可延续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此之前,创业公司要做的是全力增长,跑马圈地式的烧钱。比如,互联网公司讲得比较多的是Growth Hacking(增长黑客,可理解为用数据驱动增长)。
按照硅谷的传统金律是要保证18-24个月的现金流安全,这件事在之前可能不会那么强调,但是现在会变得异常重要。
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创业公司必须要优先考虑生存问题,不要像以前一味地烧钱。
具体来说,一是要做到降本开源;二是即便在资本寒冬,也要尽可能地抓紧融资,把握好融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及时对融资额进行调整,要做好上述两个变化的思想准备。
云岫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旭文在年初就曾指出,2022年开端,观望情绪就已经又开始出现,投资数量可能不会出现很高的增长,投资金额会有向两端集中的态势。创业公司在中间成长期的融资会面临较大挑战,投资方能承受的估值体系会有下调的压力。
面临2022年复杂的市场环境,他建议AI等科技企业以“拿到合适的钱”以及“交易的确定性”为第一目标,不要过于纠结估值,避免融资周期拉长、面临融资极度困难的情况。如果要快速拿到资金,那么战线一定要紧凑,小步快跑。
“在大环境不确定性比较高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融资方式,轮次相对就会多一些。”感图科技CEO朱磊对创业邦表示。
他指出,融资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突发情况。以感图科技今年4月刚刚公布的C轮融资为例,实际上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敲定,但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流程一直没有走完。
3月初,公司预判疫情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于是果断放弃了一些要参与但推进节奏比较慢的机构,最终在封控前走完了全部的流程与手续。
“如果不是当时预判和当机立断,可能受到的影响会更严重。”
现在不是一个很差的投资时机
但风险会放大
对于投资人来说,现在并非是一个很差的时机,大家并不悲观。
邱谆指出,对于科技项目的早期投资,短期的市场波动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虽然二级市场会传导到一级市场,但从理论上来说,真正的VC,特别是早期VC不会太紧密关注大盘。
早期投资本来就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要跨越几个周期,现在正在经历下行周期,未来肯定也会上去。一般早期项目的投资周期,美元基金存续期可达10年或以上,整个周期非常长。
“现在所发生的事情要看能否会影响未来10年乃至10年以后,不必在周期上太过焦虑。”
邱谆说,整个AI赛道仍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VC投的不只是早期项目,很多时候是个早期行业。
尽管AI行业已经出现了商汤、云从、格灵深瞳等上市公司,但并不能代表这是一个已经被完全验证过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