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精准营销,很有成效。2010年,爱玛销量达到220万辆,超越新日,成为了行业老大。直到2016年,爱玛都位居国内电动两轮车行业龙头的位置。
转折发生在2017年,爱玛被雅迪从老大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从第一到第二,七年间,电动两轮车市场风云变幻。
经历行业“百团大战”后,电动两轮车技术供应链已成熟,包括爱玛在内的一众厂商都打起了价格战,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2012年,爱玛选择上市募资,以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提升市占率。
但在IPO审核关键期,爱玛爆出了管理层内斗事件。内斗的另一方是曾与张剑共同创办无锡爱玛的顾新剑。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顾新剑以向税务机关举报无锡爱玛偷漏税问题等手段,多次向张剑索要钱款高达2.35亿元。
不堪其扰的张剑在2014年“自爆式报警”,虽然成功将顾新剑送进监狱,但爱玛也在2014年9月份被查出存在漏税问题,上市梦碎。
另一边,雅迪正虎视眈眈。
2015年,雅迪喊出了“更高端的电动车”口号,明确与爱玛“简易型”电动车的不同路线,通过推出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配置、门店升级等方式树立高端形象。
雅迪和新日一样,起步于摩托车生产重镇无锡,雅迪曾是摩托车生产企业,在生产“豪华型”电动两轮车方面具有优势。
为了匹配战略,雅迪先后签约李敏镐、胡歌代言。
(胡歌)
等到“更高端”的品牌形象攻占用户心智,雅迪又在2017年以打折促销、提升“简易型”产品占比等各种方式降维抢占市场。
2017年,雅迪卖出了406万辆电动两轮车,销量为377万台的爱玛被超越,降为老二。
随后,爱玛还曾多次计划上市,但都栽了跟头。
2018、2019年,爱玛连续两年递表,最终由于“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被取消资格。而曾经的小弟们,早已先后奔赴资本市场。雅迪在2016年登陆港股,新日在2017年成功上市;“新势力”品牌小牛电动、九号公司也分别在2018年、2020年上市。
一直熬到2020年11月,爱玛终于获批,并于2021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还能追上雅迪吗
根据爱玛科技上市后交出的第一份年报,2021年,爱玛科技营收153.9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4亿元。而同期雅迪控股收入为269.6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69亿元。
二者的差距已经很大。
2021年,爱玛科技营收主要来自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分别占比46.9%、44.32%。这两类产品销量分别为501.88万辆、333.17万辆;还有小部分营收来自于电动三轮车、配件销售、自行车。其中,爱玛的自行车产品营收主要来自为摩拜、青桔等品牌代工。
在2020全球供应商大会上,爱玛科技集团国内事业部总裁高辉表示:“2021年,国内事业部产销目标必保1600万辆,冲刺1800万辆。”
2021年,爱玛电动两轮车销量合计约835万辆。即使算上电动三轮车和自行车,2021年爱玛的总销量为867万辆,与目标相距甚远。
市界就此致电爱玛科技董秘办公室,相关人员称,2021年产销目标未完成产销目标,与爱玛实施的经营策略有关。
“2021年是我们上市第一年,上市期间我们采取的是稳步的经营策略,渠道扩张、产能扩张各方面相对保守。”
与爱玛的稳步策略相对比,“老对手”雅迪近几年的步伐则在加快。
2019年爱玛经销商数量为1933家、雅迪经销商数量为2155家,差距较小。但是,到2021年,雅迪经销商数量已攀升至3353家,而爱玛经销商数量则为2000余家。
门店方面,2019年开始雅迪门店数量快速攀升,至2021年末达到2.8万家。与之对比,爱玛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截至报告期末,拥有终端门店数量超过2万个。
反映在结果上,爱玛与雅迪的销量差距不断拉大。
2020年爱玛销量为744万辆,雅迪销量为1080万辆,销量差距是336万辆。在2021年,爱玛电动两轮车销量为835万辆,雅迪的销量达到了1386万辆,两者的差距已经达到了551万辆。
近三年,新国标引发的“换车潮”,叠加疫情下“出行自由”的需求,电动两轮车市场正经历新一轮增长期。可惜,与雅迪的快速扩张相比,爱玛的动作确实迟缓了许多。
爱玛科技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自从上市后)爱玛的经营策略已经由稳步转向积极扩张,其中渠道的建设和扩张是我们比较重点的工作。”
积极扩张似乎来得有点晚了。据天风证券预测,行业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顶峰。这意味着,新一轮内卷已经很近了;也意味着,爱玛销量追上雅迪难度非常大。
电动两轮车行业竞争太激烈,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