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门道

2022-07-04 13:11

  陆海天举例,2010年,稻盛和夫拯救日航集团时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他采用的方案是:到一定年限的员工,如果下一份工作的工资低于在日航的工资,公司补工资差价一年,并且宣布,未来形势转好之后优先录用被裁的员工。“他的裁员做得就很有情怀,也很让人佩服,但大多数公司不具备这个条件,能够依法补偿就不错了。” 也有些公司一味的想节约成本,会变相裁员、恶性裁员、暴力裁员,招致骂名。 例如,有的公司裁员不想付出赔偿,就给员工定一个难以完成的KPI,之后再以业绩不达标裁员,或者调岗、降薪、架空相关人员,逼迫员工自己离开。还有一些公司核查员工的考勤、报销、简历等,一些平时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公司裁员时期就会被当作正当理由来辅助裁员。执行过程中有的公司强行要求签字,采用强制退出公司系统、没收门禁卡,甚至强行带离公司等暴力手段。这些行为,会极大损害公司的口碑,并不可取。 王哲站在管理者角度,能理解自己是为公司服务,公司要活下去就要裁员,但他很不喜欢裁员,他觉得裁员是公司的决策失误导致的,“一拍脑袋招几千几万人进来,半年后又裁掉,很不负责任。我还是希望公司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控制好节奏、目标以及相应的招聘,谨慎扩张,不要把自己逼到骑虎难下的局面。” 他的感受是,一说裁员,公司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气氛很消沉。虽然补偿款可能也不少,但对于被裁的人来说,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整个组织不要你了,身边的人也不怎么替你说话,平常所有的付出都被否定了,是很伤人的举动。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把赔偿给到位,同时,应该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裁员,尽量不让公司人人自危。 某公司CEO常远认为,管理者在平时就要弄清楚谁是干活挑大梁的,谁是摸鱼的,核心人员一定要保住。“一个100人的公司,真正能打的核心骨干就10-20个人”,他说,裁员时要把人浮于事、臃肿的状态变为精兵简政的状态,多人负责的业务尽可能削减人员数量,不做具体业务的部门应该尽量精简。 对于被裁的员工而言,能做的首先是尽可能争取赔偿,如果公司恶意不给赔偿,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当然,也要具体结合公司过去的表现,如果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司对员工很好,裁员是无奈之举,好聚好散是最好的选择。”常远说。 陆海天给打工人的建议是:第一、不到万不得已不做外包公司的员工,不接受劳务派遣;第二,如果可以的话,和老东家和平分手,并请公司提供推荐信,拿推荐信再去找工作会很有帮助。 至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他建议,被裁后可以花时间去掌握新的技能,进入新的行业,但不要轻易变成灵活用工从业者,也不建议下沉,有些工作看上去也能赚钱,但极度消耗个人的时间和成长性。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