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跨界造车背后的冷思考

2022-07-22 16:35

  在这场造车的浪潮中,太多人都揣着一个造车梦,有卖手机的,有卖家电的,有盖房子的,有干网约车的,还有构建万物互联的互联网企业。

好图.jpg

  跨界意味着要面临全新的挑战,有成功必定也会有失败,虽然终场还没有到来,但有许多跨界企业在半路上停下了脚步,抛锚了。在跨界这条路上,我们见过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悲情。

  现实注定了汽车市场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跨界造车的成功案例虽然有,但不温不火甚至失败的例子也不少见,跨界造车的英雄们,有不少半路抛锚,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各有各的难处。

  提起做视频平台出身,目前长久的留在了美国的贾跃亭,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十年造车梦。

  早在2014年,乐视网CEO贾跃亭就宣称:移动互联时代,汽车产业面临一场巨大革命。潜行一年的‘See计划’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使中国汽车产业弯道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

  为了快速实现这些目标,乐视超级汽车打造了一个明星级的团队,由世界顶级的汽车专家以及互联网、IT智能和电动系统方面的顶级人才组成。乐视超级汽车则尝试通过“以互联网技术换造车技术”,通过与传统造车领域的成熟厂商合作,各取所需。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乐视汽车的造车路可谓是十分坎坷,除了缺乏资金输血外,甚至还曾被称之为“庞氏骗局”。贾跃亭的FF,自2016年创立以来,累计融资金额达到了309.6亿元,尚未实现量产。

恒大.png

  乐视造车,唯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执着与自信,滞留国外的贾跃亭依然在美利坚合众国做着他的汽车梦,但对乐视,不能不说,乐视汽车,还未起飞,已经折翅了。

  戴森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工程技术创新公司,其产品以吸尘器的热销而闻名。公司于2006年进入中国,在南京建立生产基地,2017年正式宣布:戴森已经开始研制电动车,将于2020年发布,当时,这一消息瞬间燃爆了整个汽车行业,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据说,戴森压上了全部的家当去参与电动车的研发,计划投资20亿英镑在电动车项目上,然而历经三年的研发、戴森终止了汽车项目,耗资200亿元后一切付之东流,无奈表示,终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造车成本过大,高科技的背后是高昂的成本代价,短时间内无法从中获利。

  去年11月戴森宣布,计划投资36亿美元以开发电动汽车电池,从造车者摇身一变成为动力电池供应商。

  对于恒大造车的轰轰烈烈,新华社比较冷静,直接发声,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虚假宣传”“虚火过旺”隐忧,点名批评恒大,作为港股市值仅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业务营收却仅仅占到总营收的1.21%,“第二大车企”似乎有些名不副实。

  另外,恒大造车,信奉“拿来主义”似乎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便弯道超车,后劲也是不足的。

  曾经,恒弛汽车想依靠恒大集团的资产实力和品牌背书,安稳的度过孵化期,没料到恒大庞大的地产业务,负债规模过大,欠供应商货款过多,最近爆出了财务危机,多次出现商票逾期兑换事件,其信用等级更是屡屡下调。不断被爆出“被执行人、负债”等不利消息,自然让恒大汽车也受到了影响。

雷军.png

  恒大房产陷入债务危机开始至今,恒大汽车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进展,热度大减,在跨界造车这条赛道上,恒大到底能跑多远,谁也不知道,一切还是未知数。

  前面说过,2016年,董明珠联手王健林等商业巨头豪掷30亿人民币入股银隆新能源,高调进军造车领域。“拿格力手机,坐格力汽车,吹格力空调”的豪言让人们对“格力牌”汽车的最终落地充满想象。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银隆却被陆续曝出产业园停工、拖欠货款、产品积压、裁员等一系列负面新闻,2020年初,包括董明珠在内的6位董事集体退出银隆。

乐视.jpg

  201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轰轰烈烈发布概念车的博泰集团,展出Project N概念车,据传耗资2000万,并与有“大白之父”之称的人工智能专家Chris Atkeson,建立了长期合作计划。而当下,正在面临分家的命运,尝试制造智能汽车的梦想,实质上已宣告失败。

  家电出身的创维早在十年前,就成立了开沃汽车,2019年便已推出天美ET5智能汽车,但销量不过1000台,后续推出的车型也是反响平平,至于最终是否可以破局,还得看产品力。

  国内如此,国外也有跨界路上,望“车”兴叹者。

  著名的手机品牌商苹果,2014年,造车的公开秘密“泰坦”计划被曝出,然而,时至今日,都没有一个完整的雏形,成为了业界一个悬案。有人说,虽然不差钱,有高达2300亿美元储备,从自动驾驶与整车制造这两个大方面来看,苹果造车若想结出最后的果实,仍少不了时间。

  有报道,在整车制造方面,宝马、现代、日产和丰田都曾是苹果的洽谈对象,只不过,一系列传闻后却是戛然而止,苹果最终放弃了自主造车,不过还是耦断丝连,改为汽车智能产品供应商,打算由开发车载系统来进入汽车行业。

哪吒.png

  虽然有半路抛锚者,但造车风头正劲,正在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但要防止,一旦失败,将会像诺基亚一样被时代抛弃。也许,不少大佬的跨界,是聚焦和解决社会痛点,追求更大的自我实现,然而直到被现实洗礼后才能成熟。

  三、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我们处在万物竞放的时代,面临着新一轮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大潮。对于汽车而言经过百年的技术进化,它已经成为了居家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之一,国家正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并产生了弯道超车的构想,从国家角度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微信图片_20220718111608.png

  重庆前市长黄奇帆说,今后二三十年,新能源汽车能形成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在造车这个有着强大诱惑力、庞大用户群以及巨大利润空间里,谁又不想分一杯羹呢。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