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阿里将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业务包括天猫超市、淘鲜达和饿了么,配合盒马的门店到家业务,三者合力,共同构成了阿里同城零售的战略布局。此外,天猫超市在全国132个四五线城市开通了生活用品小时达服务,将即时零售的战火烧到了下沉市场。
但阿里在进攻即时零售上给人一种浅尝即止的感觉,战略上不曾作为关注重点,天猫超市、淘鲜达和饿了么的相关业务更局限于生鲜和日用,相对于美团和京东在速度上也并不占优势。
仅是饿了么与美团的外卖之战中,也早已处于下风。
2021年,京东将京东到家、京东生鲜等入口,重新整合为“小时购”,京东收购德邦,增持达达集团,都是在配送时效上的发力,试图提速至“小时达”甚至是“分钟达”。
在8月23日,京东举行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京东集团CEO徐雷指出,京东会把同城零售作为重要业务,包含很多产品和系统,目前仍在整合的过程中。
从各方优势上来说,京东在实物零售领域扎根更深,且在商家资源方面占据高点。美团则以527万名专业外卖骑手构成运力,为即时零售提供稳定准时的履约服务。同时,以外卖发展起来的前提优势,也让用户对其“即时”的消费印象更高。
但美团相较于传统远距离电商而言,进货价格处于劣势。如果要用更低廉价格换取更多的用户,就需要承受王兴所说的“每送出一单,就要亏损一块钱”的代价。
上接零售商,下接履约服务,即时零售距离规模化和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对应的,目前也是即时零售的红利期。除了平台外,对商家来说,也可能是一个机会,相关类目的商家可早做了解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