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际供应链棋局怎么走?

2022-11-02 11:37

  人为的中断供应链,不仅对供方造成困难,也使需方深陷困局,“北溪”管道泄露一事,令欧洲各国面临的严重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雪上加霜”,德国9月通胀率为10.0%,创下1990年以来新高,德国经济部门公布的预测,意味着德国将陷入“滞胀”,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正步入“衰退”。

  欧洲陷入这场危机,从政治经济角度说,就是盲目跟随美国,贸然与俄罗斯的能源脱钩,人为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链,无疑,“这是一个错误”,而国民正在为这个错误买单。

  许多国家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或是举行罢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视察时,居民冲他大喊:和普京谈谈吧!8欧元的烤肉就能降到4欧了!朔尔茨只是无奈地笑了笑就走了。

  在此情况下,德国和法国的主要官员不得不无奈地指责他们的盟主美国在能源上哄抬价格,近日,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与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一起抨击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对其货物收取“天文价格”,但白宫出售高价液化天然气和锁定欧洲依赖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会改变的。

微信图片_20221028163009.png

  能源供应链危机持续影响和外溢,导致欧洲的通胀的负面影响或将加剧,供应链断链,全球经济伤害很大,从国际经验看,甚至可能造成军事冲突。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当时英国和德国之间缺少供应链纽带发生的。

  国际供应链的重构

  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之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在悄然重构,近期,德国、日本、韩国等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迎来严重的贸易逆差,就是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调整的重要表象。

微信图片_20221028162721.jpg

  地缘政治所产生的影响构成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重要动力,中美“脱钩”进程依旧在深化,俄乌冲突和不分青红皂白的制裁,则加剧了西方供应链紊乱。

  过去,全球产业链的分布是细而长,分工协作效率非常之高,哪里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就往哪里布局,现在,缩短供应链或实现供应链多样化,以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成为主流。

  西方的脱钩政策,不会阻止国际体系在新的基础上的根本重建。重要制造业领域——例如汽车行业,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以传统燃油汽车生产见长的德日韩三国,相关产业链承受了较大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已在欧洲引起轰动。(具体内容可参考近期本公众号推出的原创文章《中国新能源汽车抢滩欧洲》)。

  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重组进程正加速,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23日发起一项“全球供应链韧性倡议”,计划吸引超100亿美元投资,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而土耳其正在跃跃欲试,要成为俄罗斯天然气输向欧洲的新枢纽;因欧洲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墨西哥湾正成为液化天然气海外运输的重要枢纽。

  区域合作组织成为重要一极,依靠区域互动和创建空间联合体,利用区域性的集体潜力,以解决本身没有足够的发展资源的中小型国家的发展问题。

  供应链是全球化的核心,其本质是价值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主动地“变”,重塑供应链,应超越就全球供应链谈稳固供应链的思考格局,形成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21028161724.jpg

  在20世纪下半叶,国际上有很多人口大国开始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加紧建立自己的互助机制,供应链、生产链互联指日可待。

  全球化依然是主流

  全球化带来的全面繁荣,但开放贸易体系开始脱钩和中美贸易战的冲击,《经济学人》杂志以“再见全球化“作为封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028161620.jpg

  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了分工架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绝对优势,大家互相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美国的这种逆全球化行为,必然遭到全世界,即使是它的盟友的抵制。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对华为的制裁,并呼吁其全球盟友加入,而韩国恰恰相反,韩国对其经济未来的关注无疑是与我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最大动力之一。

  近一段时间,欧洲开始频频对中国示好,欧盟澄清了关于之前与中国脱钩的传闻;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表态不会同中国脱钩。

  德国是贸易大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最近的两件事,说明了这一点,一是德政府拟批准中资入股汉堡港,二是朔尔茨计划于11月初带领高规格的企业代表团访华。

  其实,不仅是汉堡港,此前,中国海运已收购欧洲重要的枢纽港——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的部分股份。

  由于欧盟制裁,俄罗斯在欧洲经济中的存在减少,但去俄罗斯是不可能的,旨在孤立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终将软化,欧洲不得不购买不可或缺的俄罗斯商品和资源,中断的能源、食品供应链将逐渐恢复。

微信图片_20221028161732.jpg

  即使是美国,脱钩叫嚣之下,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受到冲击,但仍显现增长势头,未来美国对华实施的"脱钩"政策将会表现为某种更具"选择性"的、集中在某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脱钩。

  企业也是一样,特斯拉的成功,是知名汽车企业+中国汽车供应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结局,马斯克曾大力推进零部件在中国本土化,很有经济效果。

  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进出口贸易占全球贸易近四分之一,据Wired网站披露,全球95%的“财富1000”大公司在中国拥有一、二级供应商,全世界所有型号芯片,有一半以上被运到中国进行组装,可见全球供应链对中国依赖程度之深。

  美国学界和商界认为,从历史经验、经济学理论和中美贸易战事实都可看出“脱钩”不可行。

  全球化,依然是主流,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全球化不仅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世界,9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建言,上海合作组织应在本地区努力发展可靠和多种多样的供应链。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