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对大宗物资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在不断推动大宗物流的转型升级;大宗物流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环节,而是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多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大宗物流,是有着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蓝海,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节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发展态势迅猛,从单一物流服务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已成为大宗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不仅要做好货物的运输和仓储,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服务,大宗物流供应链,要深入到生产链中,实际上嵌入了经营业务。
建立上下游企业协同平台,让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单证对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规避安全风险,以货运仓储为核心进行业务拓展,实现大宗供应链的一体化全面发展成为必要。
大宗商品的供求平衡,是产业链稳健运作的起点,而每一种大宗商品都拥有其独特的产业链条,比如砂石、煤炭、钢铁、粮食,产量、产区、流向和物流模式具有巨大的差异,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更是给供应链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成为现实需求,实现供应链集约化成为目的,并非仅单一环节的降成本,而是全链路降成本。
大宗物流供应链模式提供的是商品采购分销、仓储运输、加工、融资、产业咨询等供应链环节的集采集供服务,实现各个环节系统性、综合性的成本下降,从而分享供应链整体价值提升带来的增量收益利润。大宗供应链企业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壁垒就在于系统性的降本增效能力。
在供应链上游,物流企业可以参与到供应商的采购环节,帮助供应商优化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在供应链下游,物流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配送、售后服务等增值服务,据说,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还开展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大宗商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做大宗商品的物流企业仅靠运输和仓储利润很薄,需要渗入贸易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嵌套在上游采购供应,中游生产加工,下游产成品分销的全链条中,围绕生产资料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服务,据称,有的大宗物流企业超过一半比重的营收来自供应链业务。
更进一步,有人认为,大宗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集合客户的需求统一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获取更低的商品采购价格,向物流供应商获取更低的仓储费与运费,向资金供应方(银行)获取更低的利率,同时基于自身广泛的采销网络与信息触角更有效地进行商品价格管理,也就是说,大宗物流服务商逐步实现向“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型,并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向“产业链运营商”探索,以全链条运营收益为导向。
大宗货物运输逐渐呈现联运化、一体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为实现供应链化创造了条件。大宗物流供应链做大做强,要深入开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等的合作,形成产业聚合优势,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痛点,补上断点。
比如多式联运经营人联合供应商、加工制造商和承运商等,实现物流业务的一体化集成;集成生产、采购、销售等供应链全链条中的运输与物流需求,通过全程信息透明化实现统一调度,进而搭建大宗货物的数字化公铁联运协同服务平台,将物流服务渗透到大宗货物供应链的各环节中。
一般认为,大宗货物对时效性的要求普遍较低,对供应的稳定、安全、持续要求较高,但随着产业的变化,对时效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成品带动原材料,库存带动运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需定产,逐渐压缩库存将成为大宗物流发展的要点,怎么回应这一新要求,就虽从供应链上作文章。
方式是整合货物与运输车辆资源,实现在途与库存信息实时共享,提升供需匹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公路车辆的重复运输以及车辆长途空载,不仅提高时效,也实现了降本。
从供应链角度说,为了更好控制供应链成本,必须加强物流控制力,发挥大宗物流的规模效应优势,形成物流与商流的正向循环。各大宗物流头部企业纷纷启动集团级物流战略,投身数字化物流平台建设,大宗物流转型升级将成为新常态,这一过程中,建设大宗物流供应链平台已成为新的赛道。
由于大宗商品的特性,市场方向是推动大宗商品采购分销及配套服务向更高效、专业的大型企业集中,这意味着,不断兼并重组,头部企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具有竞争优势的头部供应链企业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大型企业开始通过自建网络货运平台或选择和优质的数字物流服务商合作以及整合中小承运商而直接涉入大宗商品供应链,许多巨头公司将目光投向大宗物流,通过贸易、物流、金融、数字化等工具,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串起来,这要这要求企业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