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等“三驾马车”

2010-11-05 10:33
信息等有机结合的现代物流,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来创造更高价值。

  2010年,预计我市完成港航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其中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临空产业园(新机场)完成投资20亿元。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省计划的25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26万TEU,同比均增长15%。完成空港旅客吞吐量1070万人次、纯货邮吞吐量14万吨、航班起降9.5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2%、11.1%和11.8%。完成水路货运量9240万吨、货运周转量542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国际航线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四。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已经初步构成。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安排港口工程建设项目100项,项目总投资为923.5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实际完成投资432.3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实际投资增加9.1%。新增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在新增泊位中,新增集装箱泊位5个,新增通过能力260万TEU,总通过能力达630万TEU。到2015年,大连港港区泊位总数295个,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5.52亿吨。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国务院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决策后,大连现代物流业发展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大连被确定为全国21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完善物流中心架构。推进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内陆干港建设,争取东北海铁联运体系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申办建成长兴岛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油品、矿石、粮食、煤炭、冷链、钢材等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国际航运中心能否建成,而且关系到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水平,关系到大连的投资环境,关系到企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连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背靠东北和内蒙古腹地,面对日韩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连接两大不同发展梯次地区的主要通道和主枢纽,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市正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推进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全面启动,全市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建立,物流资源信息普查已全面开展,扶持全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也将陆续推出。我市计划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培育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培育3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5%,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务质量最好的国际物流中心。

  回眸“十一五”,大连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日渐完善。拥有公、铁、水、民用航空及输油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运输网络体系,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保障。截至2009年:

  全市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198个,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430万TEU,现已开辟83条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周水子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147条,通航国内外94个城市,拥有停机坪24万平方米、停机位26个、登机桥10座,可保障除A380外的所有飞机起降。全市现有各级公路300余条、等级公路总里程6000余公里、高速公路500余公里,实现了沈大、丹大、土羊之间及与大窑湾港、旅顺新港的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大连铁路共有55个车站、17条营业线路,线路总延长1385公里。2006年、2007年,烟大铁路轮渡和金窑复线电气化铁路相继开通和运营,海铁联运体系覆盖了东北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大连港集装箱铁海联运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全市仓储企业总占地面积942万平方米,一次性储存能力915万吨,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保税物流园区、香炉礁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园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物流业主管部门,市港口与口岸局局长才力表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直接推进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而且关系到大连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系到大连投资环境的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根据即将出台的《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我市将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培育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培育3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5%,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务质量最好的国际物流中心,“十二五”将是我市物流业更大发展的5年。

  当前,我市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共有3500余家,企业品质持续提高。以大连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有综合物流商加快重组改制和业务创新,正在走向掌控物流市场资源配置的道路。威兰德国际物流集团、泰德煤网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独特经营模式、物流理念和成长业绩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全球物流地产巨头美国BTM公司、以轻资本运营著称的罗宾逊全球物流公司等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市,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显著。瓦房店轴承厂等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了生产流程再造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全市物流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各具特点和优势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第一家航运门户网站--航运在线,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航运电子商务公司,围绕船东和船舶展开的航运在线特色服务,基本上涵盖了航运物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口岸电子商务系统20多个,业务覆盖口岸物流作业各个环节,广泛服务于口岸监管机构及口岸政府职能部门和数量众多的物流业实体;锦程全球订舱中心在国内最早实践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入物流行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线报价、订舱、货物跟踪等功能。全市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80%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GPS、GI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由学历教育、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