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准确掌握实时化的部队后勤需求
军事供应链上的后勤保障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军事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通常进行需求预测,试图澄清军事供应链各保障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后勤迷雾”。但预测结果所包含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后勤各项决策。在军事供应链上后勤需求和后勤资源均不透明、信息难以共享的条件下,这种误差在军事供应链各保障环节所构成的链条不断传递、不断累积、不断扩增,最后反映到军事供应链上最“项端”的军事物资供应部门中的军事物资需求信息与作战部队实际需求相差很大,“牛鞭效应”凸显,严重影响了后勤保障活动的有效程度。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除依赖于全资产可见性的后勤信息系统以外,主要就是对作战部队后勤实时需求的准确预测,以代替战前的计划或战中的申请。预见性是军事供应链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后勤保障人员能把军队总需求分解成作战部队的具体需求,就可以利用军事供应链上的动态配送系统、全资产可见系统以及对各种后勤资源的实际控制来对军事物资进行分拨与再配置,空运给特定作战部队。21世纪依靠武器装备诊断系统和各种需求预测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完全有能力快速查明作战部队的物资装备的补给状况,从而准确预测其后勤需求。此外,为了准确地预测作战部队的后勤需求,还特别强调后勤保障人员需要积极地介入战斗人员的作战计划工作。实时在线的作战模拟能把预测的装备状况同这些装备所面临的任务要求加以严格的详细对照,从而使后勤部(分)队对后勤需求的预测更加精确,实现军事供应链上后勤需求透明的目标。
(五)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有效管理动态化的军事供应链条
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后,后勤保障不只是增加军事供应链中的运输量,也不仅仅是改善一下军事供应链的运行速度。而是代表一种全新的后勤工作方式。传统的后勤保障依靠的是部队战略、战役、战术三级储备,库存物资数量多、周期长、损耗大,机动保障能力不强。而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后,后勤保障将以有效管理动态的有序物流取代静态的库存物资,以物流速度取代物资数量,也即以配送“管线”代替实体仓库。军事供应链管理力求在整条军事供应链上更多地使用各种军地运输力量,全力缩减物资器材的在库时间,大幅提高物资器材的补给速度,它是新军事后勤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军事供应链管理是加强军事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的一个全新方法,它主要依赖物流速度而非物资数量,以动态的军事物流代替静态的物资储备。而缩减军事物资库存量的关键是军事供应链上库存物资的有序流动。
(六)军事供应链管理要求加快建立透明化的军事供应链信息系统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强军事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基于军事供应链的后勤信息系统。现代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巨大,品种结构复杂,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捷、高效的后勤信息系统,对作战部队实施不间断物资保障。美陆军后勤部门开发了一系列标准系统软件,如:供陆军总部一级各后勤业务部门使用的物资管理标准系统,供战区和军两级后勤业务部门使用的陆军标准中间级补给系统,供师级后勤部门使用的直接保障单位标准补给系统等,各级部门的标准系统软件间都有标准接口,上级部门可实时掌握下级部门物资供应的有关信息,从而便于实行军事供应链管理,进行物资补给、装备维修、交通运输和物资管理等后勤保障的综合管理工作。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交通运输调度自动化系统,武器装备维修自动诊断系统等后勤信息系统已在实战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负责军事物资供应、储存、运输等整条军事供应链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也经受了考验。这些系统储有各作战部队的所在位置、各种装备物资的供应商、所在地点、所需运力、运力位置和运输路线等信息数据,并可根据运输的优先顺序、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要求,自动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及运载工具,由后勤指挥机构给有关后勤保障部队下达运输任务,通过空中预警机和卫星进行实时监控,对作战部队实施适时、适地、适量、质优的物资补给。
我军应借鉴美军建设信息化后勤的经验,加快基于军事供应链的后勤信息系统建设。在建立《军事物资数据库》、《军事仓储资源数据库》、《军事运输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特定物品探觅系统、物资可视化系统和战略运输控制系统,实现在库、在途全部军事物资的可视化,使后勤管理人员全程实时掌握补给物资的型号、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运输单位等,从而达到准确、快速、高效地配置、调动和利用现有的军事物资,对作战部队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保障。基于军事供应链的后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将大大减少物资库存和积压浪费,降低军事物流成本,提高后勤保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