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6年,中国钢铁行业有两大成果让人瞩目:一是钢铁行业超额完成了4500万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二是整个钢铁行业出现回暖,中国钢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51%。
但是,钢铁业去产能任务依然繁重,2016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去产能攻坚年,继续推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力争在3年内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的5年任务,即到2018年基本完成去产能任务。
已经迈开步子的2017年,更多在产产能被“剥去”,全国全年粗钢产量是否将出现更多下降?政策面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钢市供给,进而引发更多的钢价涨跌博弈?
或许,从更多的数据中,能窥视出一些行业运行相关性;或许,从更多的专业分析评说中,从业者能从内心深处唤起更多的市场思考。
我们对2015年和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做了一个梳理。从中可以看出,这两年全国粗钢产量相对于年初来说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过去两年相比,因为钢市回暖,2016年的粗钢产量从第一季度中后期开始至年终高于2015年的粗钢产量。2015年1月份全国粗钢产量是6858.4万吨,2016年1月份是6255万吨。2月份,由于春节因素,产量均有大幅下降,2016年为5852万吨,相比2015年2月份的6194.6万吨下降342.6万吨。但3月份产量均回升至一年中的高位(其中包含春节后市场补充库存因素),之后的产量又均为震荡下行趋势。
钢铁行业的从业者有个共识——2015年亏惨了。整个行业大面积亏损,大型钢企武钢成为“亏损王”。大数据表现出来的价格指数从年初开始就一路下行。综合钢材价格指数从1月份2883元/吨,到12月份跌至2200元/吨。而且,一年几乎从未抬头。
让业界欣慰的是,从2016年1月份开始,钢价指数呈上扬趋势,直至12月份还意犹未尽。4月份和5月份期间,曾有过一个600元/吨的小跌幅,但随后便仰头向上了。
梳理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产钢大省河北、江苏、山东的粗钢产量分别为19259.97万吨、7167.11万吨、11080.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428万吨、548万吨、85万吨。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产钢量1761.7万吨的广东省,2016年的粗钢产量猛增到了2286.19万吨,增加521万吨,增长率为29.6%,增加幅度全国最高。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减幅较大的省份有:天津减产270万吨、吉林减产235万吨、浙江减产295万吨、甘肃减产224万吨。其中,重庆减产323万吨,全国减幅最大。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钢铁去产能力度不会减弱
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不会减弱。将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决取缔“地条钢”。二是将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作为执法重点,依法依规退出。日前,35家钢铁企业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形,被工信部拟列入第一批撤销钢铁规范公告企业名单。三是处置“僵尸企业”。
中国证券报:上市钢企吨钢利润将继续改善
2016年上市钢铁企业的利润大幅改善,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产品需求和价格的上升、降本增效和产品结构优化,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进入深化之年。供给侧改革下中频炉产能的清退有望使市场产量下降,上市钢企吨钢利润将继续改善,2017年股票市场机会或相对确定。而期货市场上,黑色系单边牛市行情或难重现,价格波动将更为剧烈,投资者需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和套利机会。
上海证券报:钢铁行业扭亏为盈
钢铁业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钢铁行业扭亏为盈。2016年我国累计淘汰钢铁产能6500万吨,超额完成4500万吨的计划目标。钢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51%。武钢股份(现已退市)从2015年亏损超过75亿元中扭亏,2016年预计盈利4.06亿元。供求关系的急速变化令市场预期发生改变,螺纹钢期货价格则从2015年12月的最低价1600元/吨一路上涨到2016年12月最高位3500元/吨水平线。2015年亏损73.6亿元的酒钢宏兴预计2016年实现盈利7800万元。马钢股份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12.2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8.043亿元。鞍钢股份预计去年实现净利润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03亿元。宝钢股份预计2016年全年净利增幅高达770%。河钢股份预计盈利15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161.57%~179.01%。
兰格钢铁网:钢铁去产能进入2.0时代
钢铁大省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2017年,河北省在不违规新增一吨钢铁的前提下,本年度将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1624万吨,并完成4家“僵尸企业”的出清。同时对于2016年提出的廊坊、保定、张家口三市的“无钢化”工作也将加速推进,实现三地钢铁产能的全部退出。2017年,山东省将压减生铁产能387万吨,粗钢产能280万吨。2017年,浙江省计划全年处置300家僵尸企业,并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山西省全年计划退出钢铁产能170万吨。
众说纷纭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乐江:
今天的市场经济当中,一个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2015年钢材价格持续大幅度下降,出现了全行业亏损,销售利润率都达到了负的,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预期也恶化,恶性竞争蔓延。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钢铁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不仅是供需失衡,而且是结构矛盾突出。在一年超额退出6500万吨钢铁产能后,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从去年年初的56.37涨到了年末的99.51点,上涨76.5%,整个钢铁行业出现回暖。2016年,中国钢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51%。中央的决策、判断是英明的,出台的政策是有效的,同时也给市场和行业带来了信心。2017年的去产能工作,主要将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坚决取缔“地条钢”。二是将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作为执法重点,依法依规退出。三是处置“僵尸企业”。
美尔雅期货研发部总经理助理饶子宜:
2016年上市钢铁企业的利润大幅改善主要源于产品需求和价格的上升、降本增效以及产品结构优化,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也正因为受益于此,纯粹意义上的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及同比改善远超钢铁产品相关企业。截至2月初,已经有27家上市钢铁企业公布了上年度业绩预告。首先,从这27家钢铁企业业绩预告来看,总计全年盈利134.91亿元~150.98亿元,而2015年经营总计亏损574.38亿元,钢铁企业全年盈利改善显著。其次,从盈利企业占比情况来看,27家上市钢企中只有山东钢铁、华菱钢铁和重庆钢铁三家企业发生亏损,盈利企业占比89%,几乎是全行业盈利,相比于2015年30%的占比大幅提升。
国投安信期货黑色高级分析师何建辉:
从年报上看,2016年上市钢企盈利显著改善,这与黑色系价格大幅上涨密不可分。在需求回暖和去产能加码的背景下,2016年钢材供需格局明显好转,吨钢毛利显著改善,行业盈利基本回到2011年的高位水平。同时,经过价格的长期下跌,大量中小钢厂被淘汰出市场,行业产能集中度明显上升,上市钢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盈利改善幅度更大。
混沌天成研究院院长叶燕武:
2016年去除产能中很大一部分是钢铁行业长期存在的“僵尸”产能,而2017年去产能任务中中频炉在产产能的比重较大,高炉在产产能也会有部分涉及。从年初至今来看,钢厂盈利状况良好,去产能面临阻力比去年有所增加。然而,一方面去产能是作为任务下发到地方,另一方面地条钢产能将在今年6月之前完全去除,因此,如果政策实施落实到位,本年去产能任务大部分将在上半年完成,年中可能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钢企盈利将进一步改善。
广发证券 钢铁业分析师李莎:
去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呈现向好态势,其中八成公司预告盈利,近五成公司实现扭亏为盈。补库存与中游制造业复苏氛围下钢价的大幅上涨是行业整体业绩预盈的主要原因。
专家观点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
未来钢价剧烈震荡,去产能不会低于4500万吨
受需求回落及大幅亏损影响,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出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累计生产粗钢80383万吨,同比下降2.3%;粗钢累计日产水平为220.2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18万吨。
2016年,随着行业效益的好转,粗钢产量逐步恢复,单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速自3月份起由负转正,累计产量增速自9月起由负转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粗钢累计产量为80837万吨,同比增长1.2%;粗钢累计日产水平为221.4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4万吨。粗钢日均产量除了1~2月份仅为201.78万吨外,其他月份基本在220万~230万吨区间波动,其中6月份以231.57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2017年,在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等重要关口取得进一步突破,则是钢铁行业必须完成的任务。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年初的理事(扩大)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要力争在3年内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的5年任务,即到2018年基本完成去产能任务。由此预计,2017年和2018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不会低于4500万吨。考虑到2017年我国钢铁去产能将更多触及在产产能,预计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出现下降,全年粗钢产量在7.95亿吨左右,较2016年将下降1.6%左右。
如果说2012~2014年钢铁行业逐步由盛转衰,那么2015年可以说是国内钢铁行业真正转入萧条的一年。这一年,粗钢产量和需求量首次同比双双下降,钢价连续第五年下跌至历史新低,钢企陷入史无前例的全行业大幅亏损,破产倒闭、债务违约、裁员降薪等事件不断上演。西本钢材指数2015年累计下跌800元/吨,2014年下跌760元/吨,2013年下跌200元/吨,2012年下跌680元/吨,2011年下跌280元/吨。
国内钢价2016年可谓是“否极泰来”,开始上演绝地反击。截至2016年12月30日,西本钢材指数收报3390元/吨,较2015年末上涨1350元/吨,涨幅达66.18%。推动钢价上涨的因素一是去产能政策不断发力限制供给;二是房地产、汽车行业强劲复苏带来的需求改善超出预期;三是资金宽松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四是煤炭276工作日政策及铁矿石高品位资源紧张引起原料大涨,成本推动增强。
2017年,钢铁去产能政策不断强化,可能加大力度影响供给。受房地产调控加码及汽车购置税优惠力度减弱影响,2017年房地产投资、汽车产销量增速都很可能出现下滑,2017年国内钢市将处于供需两弱态势,供给层面的利好及需求层面的利空将成为影响2017年钢价走势的主要逻辑焦点。政策层面带来市场供给与需求阶段性的博弈变化,或导致2017年国内钢价仍将剧烈震荡、涨跌频繁切换。预计2017年全年钢价较2016年均价继续抬高,但相对于2016年末的价格水平将会重心下移,下半年钢价走势很可能弱于上半年。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