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角力618赛场 技术“暗战”更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06-20 22:02

  618成阿里京东PK场 决战物流配送最后“100米”

  今年的618好不热闹,除了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外,另外,网易考拉、唯品会、当当网等综合电商平台,以及寺库、洋码头等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参与其中。

  众多电商平台的加入,让原本最初为京东店庆的618,变了味道,成为了电商价格战的战场,同时也成了巨头们验收新零售成果的好时机。

  从今年天猫和京东发布的数据来看,包裹量的增加无疑是巨大的,以天猫为例,618运输了超过800万吨商品。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各家在背后物流技术上面的投入。据悉,天猫让“分钟级配送”成为了物流新常态;618当天,京东配送机器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苏宁则推出油电混动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18期间,腾讯官方低调入驻天猫并开设“tencent腾讯旗舰店”。该店上架了一款人工智能音箱,腾讯想借天猫和淘宝的数亿流量,提高智能硬件的销量。然而,商品上线不到24小时就遭到下线处理。有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或与阿里系和京腾系之间的竞争有关。

  “分钟级配送”成新常态

  618源于2010年,最初为京东店庆。2013年天猫加入618大促,苏宁、国美紧随其后。此后,618成为电商价格战的战场,也成为全网狂欢的节日。

  根据菜鸟方面介绍,此次天猫618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当日达和次日达已经成为基础服务,而线上线下融合、即时物流大量涌现。菜鸟平台上,“分钟级配送”的门店发货受到追捧,业务高峰单量较日常剧增600%。

  “此次天猫618,产生的物流包裹总重量超过800万吨。” 菜鸟方面介绍,其中海外包裹重量超过100万吨,通过每天的225个航班,在106条国际航线上送往全球各地。

  618期间,菜鸟先后在中国香港和迪拜宣布启动eHub(数字贸易中枢)的项目,其中与阿联酋航空公司的合作,使得菜鸟新增了267架飞机的货运能力。

  各大电商物流拼技术

  超过800万吨的包裹重量以及常态化的分钟级配送,当然离不开技术做保证。

  618期间,各大电商纷纷推出了更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包括1小时达、无人配送等。大润发通过引入盒马的配送,实现在手淘淘鲜达内购买大润发商品三公里内1小时送达。在无人配送方面,各大电商也上线了新的服务。618当天,京东配送机器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苏宁则推出油电混动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同时,包裹与用户的最后“100米”距离,也不断涌现出了新物种。例如菜鸟网络不久前发布的智能快递箱菜鸟小盒,用户可通过淘宝、支付宝等手机客户端点击开箱,不用为家里无人收快递而苦恼。京东在宣布启动618活动时,也展现了科技能力。相比此前的无人机、无人车外,今年还推出了一款无人重型卡车,未来将大面积运用于京东物流。

  此外,据了解,菜鸟在无锡的“未来园区”里首次应用了IoT整体解决方案。这是该前沿技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大规模在物流领域应用。(证券时报)

  “618”难纾快递增速下降之困 物流企业押宝“新战场”

  “6·18的货物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毛毛雨的量。”一线快递员李申谈起今年的6·18年中大促,语气轻松。上午,他还主动向顾客问起有没有包裹要发,一边派件,一边张罗着取件的生意。

  每年6月18日是京东的店庆日,京东会从6月1日起举行一场“年中大促”。随着网络零售电商的促销活动日益常态化,各大平台纷纷提前多日酝酿“购物狂欢”。

  今年的“6·18”,同样吸引了天猫、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参与,被誉为规模最大的“6·18”促销。截至6月18日24点,京东“6·18”在18天里累计交易额1592亿元,同比增长33%;而天猫则没有公布具体销售数据,但有消息称,截至6月13日,天猫线上成交额已超去年“6·18”整体18天的业绩。

  “6·18”整体业务量并未让快递公司们超负荷运营。此前国家邮政局曾预计,受“6·18”电商大促活动影响,6月快递业务量将达43亿件,同比增长26.5%。总量不小,不过“6·18”周期更长,单日派件压力相对较小。

  从长期来看,各大促销活动却难以扭转快递业增幅趋缓的态势。2016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而2017年的增速则降至30.7%,若以6月43亿件的业务量计算,今年的增速则为27.9%。

  尽管部分快递企业在近一年仍保持着超过行业的增长速度,快递领域的集中效应也逐年加强,但快递市场整体增速趋于稳定也是共识。在过去两年中,快递头部企业相继完成上市,当行业红利逐渐褪去时,如何保持依然不俗的业绩增长是它们共同面对的议题。

  行业增速放缓

  截至发稿,除京东外,天猫等电商尚未发布今年的“6·18”具体销售战绩,但各方均表示有显著增长。天猫方面称,成交额超越去年“6·18”只用了13天;苏宁、国美则强调,增速又创出新高。

  不过,依靠电商发展壮大的快递行业却面临着增速放缓的趋势。近期圆通速递(600233.SH)公告的5月快递业务主要经营数据显示,无论是业务完成量,还是快递产品收入,增长率都不足30%,分别为26.54%、23.67%。

  圆通速递是全行业的缩影。国家邮政局公布的邮政行业运行情况也显示,今年5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41.8亿件,同比增长25.1%;业务收入完成497.8亿元,同比增长22.2%。

  事实上,2017年快递业务量放缓迹象已经显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401亿件,同比增长28%。而2016年,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速还高达51.4%。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快递业务量水平已经是全世界最高,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增速放缓也是正常现象。

  数据呈现的另一特征是,行业中的淡旺季效应更为明显。国金证券的研报显示,从单月平均值来看,一般上半年5-6月份电商节日集中,月平均业务量会较1-4月份多2-3亿件,但2017年多出约6亿件。而根据预测值计算,今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5-6月份的平均业务量较1-4月份多出8亿件。

  这一方面呈现出“旺季更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示,消费行为受优惠促销的影响较大,在电商活动较少的时间段,消费需求并不那么“火爆”。

  不过整体增速放缓的背后,局部地区却呈现出亮眼的增长。今年1-5月,龙头省份同比增速较缓,广东、浙江、江苏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山东、河北、广西等省份则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了近50%。

  押宝“新战场”

  最新数据预示着,2018年行业增长中枢大概率下移到20%左右,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短期内将难以再现。在此背景下,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开拓“新战场”,为业绩寻求新的增长点。

  从上游电商企业来看,它们纷纷布局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跨境购、农村电商,加快“向西、向下、向外”步伐。如前文所述,快递行业已有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下沉的迹象,但农村地区快递仍面临不少挑战,目前可考的数据很少。

  值得一提的还有驱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这也是此次“6·18”的一大亮点。

  与“新零售”相对应的,是当日达和次日达等即时物流业务。目前,顺丰控股(002352.SZ)、韵达股份(002120.SZ)等纷纷布局了同城配业务,其中,顺丰去年同城配增速高达636.2%。

  另外,各快递企业也在尝试布局快运业务。其中,百世物流(BSTI)是先行者,在“通达系”快递企业中,快运业务规模最大。2017年,百世的快运业务收入增长98%,对收入贡献已达15.9%。

  顺丰控股则在2015年起推出重货运输产品,截至2017年底,顺丰重货业务营业收入净额达44.02亿元,同比增长79.93%,市场占有率也进一步提升。

  快运和快递此前主要以货物重量划分界限,且客户群体和分拣模式也有所不同:快递以电商平台上的卖家为主,主要提供B2C服务,频次高、体积小、单品价值低;而快运则以工厂件为主,提供B2B服务,相对而言频次低、票均重量大。

  不过,随着消费趋势多元化,二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事实上,不少快运企业也主动跨界,将业务下沉延伸至快递领域,并在电商领域展开尝试。

  从国外行业发展经验来看,快运业务营业收入及收入占比都相当可观。兴业证券指出,在巨大的增量市场中,大家电等品类产品将推动5-100kg公斤段产品成为整个物流领域增长的新焦点。

  不过,无论是快运企业做快递,还是快递企业做快运,都并非易事。此前,申通快递(002468.SZ)与快捷快递共同投资成立快运公司,但经营不到两个月,便因故暂停。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