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供应链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中国储运 | 2019-12-12 14:56 | 作者:中国储运

   今天顾名思义,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贸易和金融揉合一体的结晶。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特征是“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中国供应链金融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将向上发展?转折点开启的供应链金融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向上发展?目前机遇在哪里?风险又在哪里?打开新时代供应链的钥匙是什么?路径在哪里?显然,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image.png

  一、供应链金融的江湖

  目前市场上做供应链金融,按照“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人,形成四种典型的玩法,风格迥异,互有配合,自成风景。

  第一种:贸易商眼里的供应链金融。毫无疑问,市场上对供应链金融喊得最少的人,一定是贸易商。因为他们忙着在供应链贸易中赚钱,大钱小钱一起赚,他们从不嫌弃,他们嗅觉灵敏,他们无所不在,他们无孔不入,他们没闲工夫去喊,他们也不愿意去喊。

  贸易商眼里的供应链金融,大多是大宗供应链金融。大宗供应链金融,指通过供应链大宗贸易,提供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满足核心企业、平台公司、上下游贸易公司和提供资金的银行等包括除授信以外的各种千奇百怪的诉求,如美化报表、赚取利差、市值管理等,参与其中的有贸易公司、票据公司、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提供各种千奇百怪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第二种:银行人眼里的银行供应链金融。最早喊出供应链金融的银行是平安银行的前身——原深圳发展银行。2012年的长三角钢贸案和2014年的青岛港事件,沉重打击了银行基于“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尤其是存货类供应链金融。如今,此类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几乎都处于歇菜观望的地步,有的话,也是配合着互联网公司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一起制造概念,讲讲故事。

  然而,银行人眼里的供应链金融,绝不只是基于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任何一个贸易的片段,都是供应链体系的应有之义。实际上,基于贸易片段的供应链金融,一直活跃在供应链金融的江湖,从来就没有冷却和退场,时不时配合一下贸易商眼里的大宗供应链金融,回应千奇百怪的诉求。无论如何,在供应链金融里,银行主要是以资金提供方的角色出场。到目前为止,银行大多是供应链金融的旁观者。

  第三种:物流人眼里的物流供应链金融。最早介入供应链金融的是物流。没有物流就没有贸易,没有贸易就没有供应链,没有供应链哪来的供应链金融。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和仓储。物流是最辛苦的,物流需要天天和货物打交道,负责货物的时空转移,大多只赚取微薄的利润。

  物流人眼里的供应链金融,大多是存货类供应链金融。存货是贸易现金循环——“现金-预付-存货-应收-现金”的基础一环。存货供应链金融,主要借助于存货监管的便利,完成供应链金融下资金与货物双向对流的闭环。存货类供应链金融,是与现金类供应链金融、预付类供应链金融、应收类供应链金融相对而言。

  第四种:互联网公司眼里的供应链金融。毫无疑问,市场上对供应链金融喊的最响的人,一定是互联网公司。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烧钱,他们和资本市场走得最近,资本市场最需要概念,所以他们和资本市场一起不断制造概念,制造故事,并广为传播。至今为止,互联网公司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烧钱为主,而赚钱的少的可怜。

  互联网公司的供应链金融,都是线上供应链金融。线上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通过线上平台或者通过线上系统,对供应链相关主体和交易信息的搜集、验证、传递、分析、画像、评估、授信、放款和持续跟踪,以提供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很显然,这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目的是授信。在这种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对于信息的搜集、验证、分析、画像、评估和跟踪,都围绕着授信而来。

image.png

  二、辨析与关联

  市场上的供应链金融玩法,常常不限于这四种典型玩法。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所使用的“线上”平台或“线上”系统,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在实务中,其实“线下”手工操作,或者半“线上”半“线下”,也是可以完成的,只是作业效率会有较大下降。这不见得是坏事,尤其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早期,作业模式尚未成型,规模尚未形成,产品尚未丰满的情况下,从“线下”或者半“线上”半“线下”开始,再逐渐过渡到“线上”供应链金融,反而有利于打磨出一套具有顶层设计又接地气、既简洁又好用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体系。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由于是为着授信目的而来,那么,便会迎合着授信的诉求而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授信指挥棒下,信息加工的方式呈现为两个极端:一是透明,二是包装。前者是让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趋向相对对称。后者是让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趋向更加不对称。前者将使得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不好的企业更难获得融资。后者将使得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但也使不好的企业也能获得融资。前者有优胜劣汰的效果,后者则有皆大欢喜的隐忧。

  线上供应链金融,主要就是为着授信而生。很显然,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有着引领行业正能量,净化行业风气的效果。然而,太透明了,交易细节就会赤裸裸曝光于一定范围的公众视野之下。在当事各方心里,则未必完全愿意。如此,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就会遇到天生的阻力,形成巨大的成本。于是,如何营造一个场景或者创设一种机制,使得一定程度上收益大于成本,动力盖过阻力,势必成为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大课题。

  实际上,大宗供应链金融,便具有营造场景,创设机制,植入动力,克服阻力的效果。所以,大宗供应链金融,颇有市场,广受欢迎。当然了,大宗供应链金融,也只是方便的说法,不见得只是大宗贸易而已。

  物流供应链金融,物流是最大优势。物流既意味着存货的时空转移,也意味着真实贸易背景的存在基础。

  银行供应链金融,资金是最大优势。当然,银行是有诉求的,如果诉求是授信和利润,那么,它本身通常就是线上化的;如果诉求是存款或中收,它通常会和大宗交易结合在一起。

  此外,还有物流园区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电商供应链金融、央企国企大型民企搭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基本上都兼具线上供应链金融和大宗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并往往与银行供应链金融对接搭配。

image.png

  三、机遇与挑战

  中国从跪趴着到站起来,靠的是救亡图存。中国从站起来到大起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从大起来到强起来,靠的是“话语权”和“新规则”。中国经贸发展,已经到了无体系无以破局,无规则无以破局的地步。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由于其兼具体系和规则的特殊的属性,被赋予了“话语权”和“新规则”的国家政治使命。这是新时代的最大机遇。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贸易商不懂金融。银行人不懂贸易。比如,有多少人能分清楚,同样的贸易背景、融资期限、对客报价下,流贷与银票、银票与商票、商票保贴与商票保付、保理与信用证、信用证买方押汇与卖方押汇、福费廷与BPO、保函与信用保险、还有风险参与?哪个产品银行最喜欢哪个产品银行最不喜欢,为什么?还比如,有多少人知道企业授信除了需要考虑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还要考虑报表管理、市值管理、利差管理、还要考虑税务筹划?什么企业最喜欢报表管理,什么企业需要市值管理,什么企业需要利差管理,什么企业需要税务筹划,为什么?

  贸易和金融,本来是一家。贸易借贷的是货物,买卖的是货物。金融借贷的是金钱,买卖的是金钱。二者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赚差价。然而,贸易有贸易的规矩,物流有物流的规矩,银行有银行的规矩。二者的监管环境,完全不同。二者的自由度,天壤之别。相对而言,银行人比较守规矩,贸易商比较市场化。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里生长出来的形不似神也不似的两个迥然不同的物种。

  贸易商比较市场化,所以,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讲究实惠,有钱就赚,没有赚到大钱,也可以赚到小钱。银行人守规矩,激进的时候一哄而上,曝险的时候一哄而下,目前大多以观望为主,说得多做的少。

  其实,互联网公司也大都不懂金融和贸易。于是,许许多多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看过去有模有样,做起来轰轰烈烈,落地性离题万里。

  比如,企业的人说,不确认应收账款。但是,做IT的基本没有人会去问为什么企业不去确认应收账款,而只会说,要不我做一个区块链平台,让企业自动确认。须知,当企业的人不确认应收账款,而区块链平台可以做到自动确认,结果强势的企业直接就把插头拔了——不上链。还比如,银行的人说,给不了那么多授信额度。但是,做IT的基本没有人会去问为什么给不了那么多授信额度,而只会说,我可以做一个全场景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你总不能不给。须知,当银行的人给不了那么多授信额度,信息不对称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很可能银行的授信直接就拿流贷来套供应链金融,一开始授信模型就不对。

  然而,所有这些并不会阻止互联网企业不断制造供应链金融的资本概念,不断编造供应链金融的资本故事,赚钱呢,管它呢。其实大多投资人,也一知半解。

  物流人和贸易人有融合的趋势。贸易商做供应链,对货物未必完全放心,希望介入物流装卸、配送、运输和保管过程中。物流人利润太薄,又太辛苦,希望从贸易和贸易金融的方向寻找利润空间。

  正是四种不同的人,玩出了四种不同的供应链金融玩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原因,谁也没有做得太大。这是新时代的最大挑战。

image.png

  四、发展关键和发展路径

  市场上最典型的四种人,在做的四种不同供应链金融,本质上都是在改善金融效率,是相通的。

  那么,现实中为什么四种供应链金融就不通呢?为什么不可以打通呢?通了会怎么样?怎么打通呢?如果有人打通了,势必是一片广阔天地。显然,于公于私,于国于家,皆大欢喜。

  我们认为,打通的钥匙在于理念思维和专业理解,尤其是对于供应链金融底层金融工具——贸易金融的专业理解,以及基于此必备的利他思维和跨界思维。供应链横跨上下游,横跨贸易、资金、物流和信息,互惠互利,高度协同,需要利他思维和跨界思维。

  在此基础上,银行人要以供应链金融专业的眼光,走进金融的核心领地和贸易的芸芸众生,洞悉贸易、物流和金融的奥妙,利用互联网工具,优化供应链金融理念、产品和评估体系。物流人要以供应链金融专业的眼光,明确物流定位,管好动态货物和静态货物,匹配资金对流,支撑贸易体系和供应链体系。贸易商要以供应链金融专业的眼光,梳理贸易流程,迎合资金交易习惯,搭建供应链体系和贸易体系。互联网公司要以供应链金融专业的眼光,来思考贸易和金融的背后玄机,来思考供应链体系和供应链金融体系为什么这么搭,而不是为了搭供应链体系而搭体系。

  就目前供应链金融的环境,结合机遇,剖析挑战,如何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路径,围绕着“理念思维和专业理解”这把钥匙,建议如下:

  (一)要加快注册贸易金融师资格认证,全面提高行业专业水平,培养行业专业人才,普惠大中小企业,普惠物流企业,普惠各大银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普惠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第三方,普惠拥有无尽激情不服就干的供应链金融科技从业者。

  (二)要明确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各大银行、各大物流和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四大合作伙伴,而不是互为客户。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供应链金融的真正客户是谁呢?上下游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以保障供应链稳定性。银行利用供应链金融,来寻找和筛选优质中小企业。物流的作用是完善供应链闭环,支撑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是搭建数字化平台,助力供应链金融。

  (三)要明确“贸易➕物流➕金融➕IT”融合发展,而不是孤军奋战。没有融合发展,那么,贸易商就上不了台面,物流人就被边缘化,银行人永远是旁观者,金融科技公司一直不得要领,到嘴里的肥肉吞不下。

  (四)要推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应用,要实现供应链金融四个市场互联互通,而不是听之任之,成为信息孤岛。供应链金融存在四个市场:银行与企业间一级市场、银行间二级市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场外市场、资本市场。显然,银行间市场是制高点。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