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给食品冷链物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

来源:互联网 | 2015-07-10 11: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增加,也更加关注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需求量的增加推动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对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RFID技术作为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当它和温度传感器集成后,可以跟踪冷链过程和监控温度变化。数据的自动获取,简化了冷链的运输、储存等物流作业过程,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监控温度变化,管理物流环境,能够保证食品品质,降低食品腐坏的可能,提高食品安全性。RFID技术能跟踪和记录物流全过程,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方便追本溯源,分清责任,从而减少经济纠纷。


    电子标签形式多样,可以很方便地放置在需要的位置,能够在液体、金属环境下应用,可以水洗和承受极端温度,可以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生物、化学等参数的传感器结合在一起,各种新型的标签扩展了RFID应用的范围。


    RFID对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影响


    1、 生产加工环节方便事后追溯


    生鲜食品一般来源于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厂需要对食品的每一供应商或每一个品种设定一个标签,进行初始信息的录入,在RFID标签内存储基本信息。生产加工厂进货之前,预先将标签交给供应商,在发货时将标签放置在包装内。当货物到达时,工厂通过RFID阅读器进行信息采集,获取芯片内产品信息和温度数据,传递给后端系统,系统自动生成整个物流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图表,如温度超出预设温度范围,工厂可以直接拒收。RFID系统加快了进货验货工作,降低出错率,并且为生产加工厂的计算机系统提供基础信息,为产品追溯提供源头数据。此外,进货过程一结束,工厂就可以知道供应商的精确送货数量,方便结算货款。


    加工企业在车间安装有温湿度监测系统,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环境条件。包装过程结束后,在每个包装上都粘贴一个RFID标签,工厂向RFID标签内添加加工信息,包括加工工艺、加工日期、使用的添加剂、食品重量和等级、保质期等信息。此时,标签内已经包含了供应商信息和加工信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方便事后追溯;并且,工厂能够知道可以供应给零售商的数量,方便安排装运和调度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2、 冷链储存环节提高效率


    冷链物流的仓库内安装有阅读器,贴有标签的食品包装进入感应区域时,阅读器可以远距离动态地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将标签内的产品信息传递到仓储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把货物数量、种类等信息与入库计划进行比对,确认是否一致;分析标签内的温度信息,判断食品的物流过程是否安全;把收货时间及数量输入后端数据库。仓储系统根据仓位信息安排货架位置,计算货物入库搬移距离,并跟踪货物,确保货物放入正确位置。货物上架后,标签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记录测量到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递给仓库中的阅读器,最终汇总至后端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分析。出库时,同样由阅读器读取食品包装上的标签,由仓储系统与出口计划比对,记录出库时间和数量。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