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其实钢铁行业亦然。《人民日报》发表权威人士文章称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将呈现“L”型,为中国经济后期发展定下基调之后,由于看空情绪增多,5月的钢市迎来了一场“地震”。在这场“地震”当中,钢市各个品种再现“跳水”行情,部分品种价格甚至逼近3月初行情反弹时候的起点价格。一时间,疯涨了两个月的价格几乎被一周多的暴跌行情打回到了“解放前”。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成了当下动荡行情之下,厂商们对于市场的一个普遍共识。而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源自所谓权威人士对于中国经济的一个定调。
那么,当中国经济呈现“L”型走势之后,中国的钢铁行业和钢市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了吗?市场就真的要重回单边下跌的行情之中吗?
笔者以为,一切并不尽然。
首先,我们要确认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到底处于哪种形式下的“L”型走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致分为“逐级下台阶”式、“躺着的L”式、“断崖下跌”式以及“深不见底”式等四种情况,而笔者以为,我们的经济走势并不在这四种情况当中,相反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是“隶书式L”型。
就其所处位置而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过了持续下坠的拐点,相反进入平稳的筑底阶段。也正是因为如此,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很难出现大起大落,也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更不会是深不见底,相反会平稳的较柔和的完成经济“软着陆”,并在底部呈现波浪式夯实基础,进而等待机会步入新的发展常态当中。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未来宏观政策方面而言,钢铁行业并不会出现大的利空,因此对于整个钢材市场而言,宏观政策层面基本以中性政策为主,不会出现巨大的利空政策。因此,随着经济的放缓和缓慢筑底,整个钢市会步入一个稳步的调整期,而不会长期出现大幅下坠的可能。
其次,就政策转向而言,“L”型的经济走势并不意味着经济刺激政策就此被关在笼子里不出来了,相反为了保持经济在底部的平稳运行,相关温和刺激政策依然会存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表示,目前国家5000亿元的固定资产预算类投资已大幅下放。而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对于钢铁行业,基建向来是需求的主要来源。而基建投资的持续“加码”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意味着终端需求将会持续启动,整体上显然是利好钢铁行业,而非利空。
再次,就进程和归宿而言,“L”型走势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快速触底,创新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引擎将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供给侧改革将成为破题的关键。而对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同样是利大于弊。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推进和国企改革的深入,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效率将大幅提升,在此推动下,中国钢铁行业将实现蜕变。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平稳筑底的阶段,中国的钢铁企业迎来资本对外扩张的窗口期。在国内投资趋于饱和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业的全球化时机已经成熟,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本土市场的饱和倒逼中国钢铁企业对外投资,中国钢铁资本将进入净流出时代。因此,如何提早布局海外市场成为当前钢铁企业的重要课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对于中国钢铁企业和钢市而言,“L”型经济走势并非世界末日。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在经济转型期,要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提升自己的“气质”来迎接经济调整的挑战,未来依然会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浪潮汹涌,被拍在沙滩上的是那些苦等转机的人。对于勇敢出海的弄潮儿而言,风浪越大意味着机遇越大,愿我们的钢企都是经济转型浪潮中的弄潮儿,去创造一片新天地。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