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对2016年生鲜电商发展发表如下点评,解读生鲜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突破的方向:
问题一:仓储数量与质量欠缺
在目前国内大多数生鲜电商的仓储质量基本上都是不达标的。据了解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商品可分为五个温度区:常温、恒温、8°-15°、0°-8°、零下18°,温度管控的建仓成本非常高。这对生鲜电商们来说是个很难逾越的“坎”,在全国布局仓储难上加难。天猫、京东、苏宁在冷链仓储方面的投入也正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问题二:冷链物流配送
如何降低成本
目前传统的生鲜配送使用泡沫箱+干冰,成本高、难回收。京东的“自营配送员+可循环使用的专用冷链配送箱”的配送模式,将生鲜产品送达后进行回收,比较容易的实现反向物流,节约成本。
如何降低损耗
目前生鲜电商面临供应链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一件生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节点越少效率越高,损耗越少,管理成本也越低。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生鲜商品,来回的退货只能成倍的增加商品损耗,部分保质期更短的商品只能直接报废。如京东采用“冷链快物流+原产地协同仓”的模式,和原有常规的自营模式比,减少了入库出库的繁杂手续和不必要的物理空间移动,加快了物流速度,从而减少了中间的损耗。
如何保鲜
一般生鲜电商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面临末端配送难问题,无人收货或代收货容易导致商品变质,而多次配送增加了配送成本。与此相比,京东自建物流的配送体系利用自身的配送团队,在确保有收货人的前提下进行商品配送,能确保准时送达,同时又保证商品“鲜度”。
问题三:生鲜产品难标准化
生鲜标准化在仓库端需要有品控的人员配置,因此,生鲜电商比其他标准化的电商要多出一项人力支出。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鲜电商的残次品问题尤其突出,而且残次品的问题相较于标准化的电商是更加难处理,损失会更严重。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