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超过阿里, 怎样烧钱最有效?

来源:互联网 | 2016-07-20 11:09

  京东超过阿里,是等一万年还是活久见?

  近日,京东创始人参加央视财经栏目《对话》。此次对话说刘强东表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京东终究有一天会超过阿里,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此言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水战。网友调侃 :“你要说超过淘宝和天猫还好,超过阿里?想太多” “如果要加个期限的话,希望是一万年”,京东能不能活到超越阿里?年年巨额亏损的企业怎么能活那么久”

  真的能超过阿里么?一直被说亏损的京东:数据显示,《财富》发布“中国500强排行榜”,其中在500强中亏损的53家公司榜单中,京东位列第一,外界传言的京东做物流已亏损300亿元,刘强东回应称,“财报显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京东去年亏损94亿元,但真正亏损额为8亿元。京东一直在亏损,想通过烧钱投入到物流建设,然后形成自建物流的核心竞争力。网友和业界众说风云,那么从互联网行业来看,京东怎样的烧钱模式最有效?

  “烧钱”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常见现象。刚起步的新浪每个季度的亏损是3000万元美金左右,也是巨亏啊,而后新浪上市融资了4亿美元,即便不发展,也能亏3、4年。后来,2002年底,新浪就宣布盈利了。类似的还有优酷,几年前优酷上市甚至至今都是亏损,不过他们手握大把现金,不加快投入发展,怎么能跑在对手前面率先占领市场。

  烧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只眼认为,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暂时的亏损和烧钱,但最后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互联网上流行的烧钱模式,比如美团、饿了么推广时的烧钱和补贴大战,当然,更典型的就是智能出行平台领域的滴滴、优步的烧钱大战,这都是幸运和值得的,因为通过烧钱投入到建设,确实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时期的战略性亏本。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线收益,赢得名贵的职业风口,占有了产业链的关键方位,就得把握关键时期的战略性出资。企业出资,就要投在各自范畴出类拔萃的公司,从长远看,即便是亏本出资,也将是非常精明的。

  幂次定律:互联网赢家通吃!

  什么是幂次定律呢?大家看下面这个图就理解了:

  

  3

  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赚的钱全部加起来还要多很多,第二名赚的钱比第三名到最后一名赚的钱全部加起来还要多很多。不过互联网数倍放大了幂次定律。因为传统经济有区域分割,但互联网却打破了区域分割。

  所以一旦你找到一个有机会的互联网垂直细分领域,就只有一个核心目标:用最快速度成为第一名,最差也要成为第二名。如果你不小心成为了第三名甚至更后,那么基本意味着你创业失败了。

  边际效应:超过盈亏点,利润递增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当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经济,是资本市场主导的经济,烧钱起因很简单,“用钱来KO对手,比如:滴滴 ,饿了么,Uber,节约时间成本,然后获得市场最终的垄断权或者定价权。

  用钱烧出未来发展市场

  企业如果能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清楚,现金流足够支持,通过“烧钱”用钱换争夺市场的时间,不仅没错,而且是必须的。不然,发展就可能被对手们抢先,甚至错过时间的窗口。

  因为从市场格局来说,互联网跟传统做饭馆生意不同,饭馆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只要有特色、位置好、有价格优势,什么时候开饭馆都不会晚;但互联网的某一市场,因为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一旦相对成熟,往往会形成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领先者的优势巨大,该花钱的时候舍不得花钱或是没钱花,错过时机,再进入的代价可能会难以想象。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搜索引擎、微信现在非常赚钱,但在百度、腾讯之后,又有多少公司能再去玩类似产品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烧钱,都是对的,至少得对市场和竞争格局有相对准确的预判分析,对能够掌握的现金或持续获得融资的形势,有相对准确的计算。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