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精准扶贫需要市场思维

来源:互联网 | 2016-07-22 17:43

  今年,四川安排第二批39个县电商精准扶贫资金4200万元,推动电商扶贫走向深入,可谓力度空前,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不过,企业要真正做好电商扶贫,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做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离不开市场化思维。市场化思维可以为企业解决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卖什么。

  电子商务进农村实际是要构建 “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现在看来,“消费品下乡”这一条渠道是畅通的,真正难突破的是“农产品进城”。

  通过在部分贫困县、贫困村进行过调研,产业薄弱甚至无产品可卖成为一个共性问题。电商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贫困村确定适合发展的产业。从资源和环境来说,大多数贫困村都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开发是没有问题的。电子商务企业要利用自己的技术、信息优势,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找准要发展的产业。需要注意的是,在寻找合适产业的过程中,差异化很重要,既要考虑资源禀赋,也要考虑市场环境,从而做到“一村一品”。找准了产业,就会有优质的产品,才有可能发挥电商渠道的优势,将产品销售出去实现效益。

  二是怎么卖。

  电子商务拉近了贫困村和市场的距离,但能不能真正对接上市场,把产品销售出去,不仅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更关乎贫困地区能不能实现 “自我造血”,脱贫不返贫。

  企业在合理利用政策的基础上,更要学会用市场化的方式去分析决策。比如在销售渠道上,同样是农特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就适合在大型电商平台销售;非标的,规模小的产品可能就要考虑社区、朋友圈等更为分众的销售渠道,销售半径会不一样,这就需要企业有很强的区分和把控能力。

  要注重品牌的塑造。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性品牌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比如汶川车厘子、大凉山特色水果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自然也不愁卖。这就需要政企共同努力,可以利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以及天府网交会等平台,推广更多的四川山乡好货。

  有市场化思维,才可有效避免 “不看市场看补贴”,政策一旦退出,“蓝海”就变 “红海”的现象。政府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时候可更注重以结果、效应为导向,通过以奖代补,对参与电商扶贫予以鼓励,更好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