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性烦恼和战术性烦恼中,人们总倾向于后者,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区分。
5月17日晚,京东发布2022一季度财报,虽然净收入同比增长18%至2397亿元,但净利润亏损30亿元,而在2021年一季度京东的净利润为36.43亿元。这是京东在2016年一季度亏损后,时隔6年后又一次一季度呈现亏损状态。而上一次京东一季度亏损额超过30亿元还要追溯到2014年。 疫情对京东影响很深。 一个关键细节是,2022年京东延后了平台商家的续签时间。原计划,京东应该在3月31日18点前完成所有商家的续签(商家将缴纳新一年服务费)但受疫情影响,一些商家出现了资金压力,以至于无法如期缴纳费用。鉴于此,京东把续签时间延后为了4月30日,在一些美股分析师看来,这影响到了京东一季度财报的“账面”。 令人忧心的是,在经过了2021年用户爆炸式增长后,京东的用户增速正在肉眼可见地放缓。季度内,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805亿,而在去年四季度这一数字为5.697亿,环比增长仅为1.8%。要知道在整个2021年京东的用户总量增长约1亿,增长幅度超过20%。 对于在40天前刚接手京东CEO的徐雷而言,这份财报并不好看:这是他作为CEO的首份季报。但运气确实没站在他这一边,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京东不仅面临疫情挑战,还多次陷入舆论危机。 “徐雷和京东都在面临新的要素,他们需要适应这些要素,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方法。”一位美股分析师告诉虎嗅,5月到6月中概股互联网公司会陆续发一季度财报,这或许会是一次“比惨之月”,疫情和消费大盘疲软双重影响下,这些互联网公司压力较大,“6月由于有618等消费季,可能会形成转折点,这也是为何部分投资机构开始重新加仓中概股。”资本市场的预期或可作为注脚:5月17日下午16:00港股收盘时,京东股价为214.8港元,增幅7.4%。
01
亏损背后
京东亏损的主因是京东物流和京东新业务,以及合并达达集团的无形资产摊销。
京东的新业务的迎来了一波营收增长,季度内收入达到57.56亿元,同比增长11.7%。但新业务的亏损幅度也有扩大趋势,从去年同期的22.8亿元扩大为23.8 亿元。
相比于新业务,京东物流的亏损情况略好,一季度,京东物流实现经调整亏损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但季度内单客户平均收入并未超过2021年的34万元水平,公开数据计算显示,季度内京东物流单客户平均收入约为30.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京东在新业务和物流业务上都在进行人员和业务架构的优化。诸如京喜等业务线开始从一些经营状态不佳的点位“战略性撤出”,并基于此优化了业务线人员。
疫情影响了京东业务结构优化的进度。有知情人士在两周前告诉虎嗅,由于京东抽调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上海等城市,华东部分地区的相关业务受到了影响,而一些原本将于3~4月优化的环节,也被按下暂停键。
相比之下,物流带给京东的好消息更多一些,季度内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达到5.9万个,同比增长约20%。但距离2021年年客户量“峰值”7.4万家的差距并不小,这意味着京东物流需要在接下来三个季度全力拓展用户。
疫情带给京东的并非都是不利影响,比如京东的用户消费频次有所提高、ARPU达到三年来新峰值(ARPU: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但疫情确实影响了京东活跃用户的增长——相比于用户1.8%的增速,京东用户消费行为侧的数据明显更优,这背后的逻辑很可能是京东既有的核心用户在疫情下增加了使用率。
2021年京喜等针对下沉市场的产品,是京东用户爆炸式增长的秘诀,但疫情冲击下,京东在“下沉市场”面临的挑战很多,而最明显的挑战是:消费疲软态势下,更具价格敏感度的人群是否会更在意性价比?
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京东试图解决增长问题。一季度京东的营销开支同比增长24.4%达到70亿元,这是京东史上一季度营销开支最高的纪录。“烧钱换流量”并非可持续的打法,更像是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的不得已为之,或者说为了即将到来的618大战而不得不做出的“前期布局”。
618其实是京东从一季度开始就全力备战的,这不仅因为618对于京东的非凡意义,也因为618和CEO徐雷的特殊关系。但相关人士告诉虎嗅,一季度发生在上海等地的疫情因素,影响了备战节奏。这可能是一季度财报之外的关键细节:鉴于本季度京东财报并不乐观,京东高层对于二季度的期许或将提高,但受到一季度影响,京东需要在接下来几十天内解决一系列挑战,这看起来并非易事。在多重压力下,京东有勒紧裤腰带的趋势,比如其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2%。
“京东需要在2022年剩余时间解决的问题是:优化成本模型,并找到增长点。相比于营收,业内更在意其用户增长潜力。”美股分析师刘彬告诉虎嗅,对于中概股互联网公司而言,5~6月可能是“破茧”时刻,以及这些老牌互联网公司普遍在经历“高层架构和底层基因”的翻新,它们需要更多时间。
02
对年轻人“饥渴”的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