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微软宣布永久关闭全球83家线下实体零售店,仅保留纽约、伦敦、悉尼、华盛顿4家,作为展示最新技术的体验中心。在外界看来,这次调整将是微软的业务战略从软硬件一体,向智能云、在线办公转折的关键信号,同时也意味着,微软对苹果长达十多年的模仿旅程,最终以线下零售战略的失败而告终。
对标战略流行互联网已久,过去的成功案例也数不胜数:从施乐造出全球首台复印机但被佳能等日企打败、QQ取代IM先行者ICQ和MSN、eBay身为电商龙头却被淘宝后来者居上、雅虎被模仿者们击溃。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高增长始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走完了三大门户到BAT遍地黄金的时期,又打来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第二大浪潮。
雷军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成了新玩家们的刺客信条,新模式+新技术+新概念被粗糙地等同于一个新风口。除了前仆后继的创业公司,手持大量现金筹码的巨头们也将这些写进战略规划书里,尤其在流量触顶时期,他们需要找到新锚点充当借口,“紧跟时代脉搏”成了升级版本的机会主义。
过去贝索斯在被问及“在未来10年内,什么变化最大”时,他诚恳地说“我们更应该关注在未来什么不会变”,从亚马逊的角度,不变的是人们对商品低价快捷的长期需求,按照贝佐斯的逻辑,如果说战略规划有可以预测未来的部分,那么它不应该是追赶变化,而是预判什么不变。
就像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所讲到的,大部分管理者的事前战略明显高估了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实际上,这并不是对战略重要性的否定,而是点明大部分的应急战略并不是什么精心筹划的产物,反倒像是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后来这也成了人们认为战略规划无用的举证。
市场的另一极,我们常常能听到,时下市场动荡难以预测,金山副总裁郭炜炜曾说,当下互联网公司不需要战略。对这句话最妥帖的解释是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做不出好战略。但事实证明,风险并未远离,老生常谈的共享经济、社区团购、线上教育是前车之鉴,敏锐的巨头们也难逃紧跟各种“风口”,最终攒了一筐多元化业务陷入痛心割肉的境地。
但人们容易忽略的是,战略问题既是市场问题,也是组织问题。
01
等待下一个大机遇
1998年,《好战略,坏战略》的作者理查德·鲁梅尔特问乔布斯,“苹果在无法打破微利模式的情况下,怎么去撼动Windows和英特尔的标杆地位,你制定了什么战略吗?”
乔布斯说,“我在等待下一个大机遇。”
在那之前,微软发布了Windows 95,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处理器的计算机迅速主导世界,导致苹果业绩急转直下,裁员、产品重组、市值大跌,种种危机让华尔街分析师纷纷建议苹果卖身IBM或摩托罗拉来求生。
转机发生在1997年,乔布斯回到苹果担任临时CEO,收到来自正受垄断诉讼影响的微软投资的1.5亿美元,当天的交易日结束时,苹果股票涨幅33%,收盘于26.31美元,是阿梅里奥辞职当天股价的两倍,市值净增8.3亿美元。
在拯救苹果的道路上,乔布斯采取精简产品和部门的战略,将苹果的台式和所有的手提及手持设备的产品机型号减少到1个,降低软件开发力度,减少开发工程师和经销商的数量,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站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除此以外,乔布斯还打造了iMac、iPod等新产品。1998整个财年,苹果实现了3.09亿美元的盈利。
在鲁梅尔特看来,乔布斯的战略核心,在于通过采取聚焦化和协调性的措施,直接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围绕如何通过有限的途径,销售简化的产品,调整整体的商业逻辑。“我们的产品线太复杂了,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资金。”乔布斯谈到。
和大多数公司制定战略不同,乔布斯没有把简单的增长目标或市场份额当作实际意义上的战略,也没说通过“某些手段”让苹果达成业内第一,他的思路是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基础上,等待下一个大机遇,因为他意识到未来移动时代将有大量新技术诞生。
多年以后,苹果发布了iPhone和iPad,以Mac作为中心,使用高速侧载的方法来管理内容。2010年,乔布斯将他的精力放到了如何把Mac作为数据化生活方式的中心转移到iCloud,进而造出其它硬件、软件以及服务平台,那时候的苹果有个显著特征:所有的产品都在苹果的大生态里。
从战略的角度看,移动时代的到来让市场大环境出现了变化,硬件厂商异军突起,议价权明显强于PC,直接分走了产业链上的一块大蛋糕。不久后,谷歌和亚马逊也开始效仿苹果这个战略,微软CEO鲍尔默在股东大会上明确提到,我们需要向苹果的发展策略靠近,最典型的例子是,Surface平板电脑也是以苹果联通世界的理念作为指导研发的。
同样是转型,在PC公司、英特尔和AMD等公司的支持下,微软并没有自己的系统平台,但它不可能总是依靠硬件合作商来赢得支持,毕竟后者同时也生产安卓设备,对微软的忠诚度已经没有在WinTel时代那么高了。
对硬件、软件及服务三方面实现完全控制,这是微软仿效苹果的根本原因。但实际情况是,PC互联网时代的成功经验,未必能套用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上的模仿,尤其对于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来说,结果往往并不如意。
就以布局线下门店为例,苹果的规模远远超出微软的100多家,但在坪效上,微软落后好几个身位,苹果实体店和线上商店产生的收入超过总营收的30%,形成“线下+线上”的完整营销链条组合,但微软的门店总是门可罗雀。
苹果产品覆盖手机、PC、TV、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硬件,以及流媒体、音乐、杂志、游戏订阅等软件,然后通过硬件带动软件和第三方开发者生态。反观微软的Surface系列电脑、Xbox 游戏设备等硬件系列产品单一,生态体验明显不尽人意。
微软在效仿苹果战略的时侯,忽视了产品阵容组合和模式的差异性,但好战略往往是抓住有利契机,以长攻短取胜。微软在硬件业务优先的线下零售战略并不顺利,但好在微软后来意识到,智能云、Office等软件业务才是它的主战场,相较于苹果,AWS、Slack、Salesforce 为代表的云计算和协同办公巨头才是它真正的对手。
微软云业务主要发展脉络及股价走势
图源中国银河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