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际供应链棋局怎么走?

2022-11-02 11:37

  22.jpg

图片来源:网络

  全球化是发展大方向,但在目前出现了波折,特别是俄乌争端爆发以来,西方与我国供应链脱钩的声音不绝于耳,不仅是美国,在欧洲也有部分政客响应脱钩之声,另外,因人工成本问题,部分制造业外牵东南亚与印度,怎么办?我国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脱钩,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西方政客的“政治正确”

  我们都知道,全球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共同进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111.jpg

  然而,西方的一些政客,特别是美国为首的参众两院议员和拜登为首的内阁成员,以供应链对华脱钩为政治正确,叫嚣供应链"去中国化",降低关键产品和行业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在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排除中国产品,从而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打压。

  今年9月,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绿党)也放言:德国将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半导体的依赖,且在与华贸易往来上“不再天真”。

  本应为全球体系带来普遍利益的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与中国供应链“脱钩”喧嚣尘上,不仅仅是说,而且有行动。

  其实,从2018 年开始,"脱钩"就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选项,拜登政府执政后,继续沿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思路。

  在拜登时代,对外加强同盟关系应对中国挑战的战略框架已经清晰化,举起脱钩的利器,技巧性打击中国供应链,使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体系正在遭到破坏。

  近年,美国利用法律、规则以及总统权力对我国实行出口管制、投资限制等“压制性”脱钩措施,频繁推出“脱钩”法案。近日出台的《芯片竞争法》,搭建去中国化的“芯片四方联盟”,就是企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链供应链,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的手段。

  脱钩最毒辣的一种方式,恐怕是美国带头搞的“供应链阵营化”,组团供应链脱钩,试图通过拉拢盟友,如组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和强化美欧协调等,建立以反华为本质的民主国家科技联盟。

  在亚太地区,重点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越南六国磋商,设立专门基金,鼓励企业及关键供应商撤离中国,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就是要拉帮结伙,图谋把供应链从中国挪出去,以达到延缓中国发展、抑制中国发挥影响力的目的。

222.jpg

  因此,目前的断链和移链,主要的原因是地缘政治,供应链,产业链跟国家政治之间的博弈,紧密挂钩在一起的,美国对华"脱钩"是一个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

  美国政府的脱钩政策,势必影响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今年以来,受政治风向以及经济因素考量,惠普、苹果、戴尔等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布局新的供应链,但是,大量事实证明,中国的产业链在短期内是不可被取代的,东南亚许多产业链环节不完善,制造能力较差。

  供应链“脱钩”凸显了在“百变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美财政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对华全面"脱钩",将导致全球产业链碎片化,同时给美国自身增加巨大的风险和成本,损害美国的利益与竞争力,导致部分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领域供应紊乱。

  去年,100多艘船在最大的洛杉矶港和第二大的长滩港外排队,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主要底盘供应商之一、中国企业中集车辆发起双反调查,严重打击卡车制造和货运公司,导致物流运力不足、全国仓库爆仓、港口货物滞留等问题。

  当然,脱钩,是严峻的现实,无疑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冲击,对我国供应链、创新链形成困扰,例如,利用出口管制阻止了中国科技企业获取先进技术、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关键要素。

  全球供应链不畅、局部的断裂,虽对中国的经济和生产有所影响,但并不是破坏性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基本上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对外部进口零部件的依赖还没有那么重。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将仍处于优势地位,包括制度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和物流优势,中国具有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具有进一步整合亚太产业链的能力。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竞争为主、有限合作很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总基调,中国经济的韧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李克强曾指出,所谓中美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表达了中国继续推动互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烈决心。

333.jpg

  我国有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优秀的协同能力,对外开放的政策还在加强,近日,发改委等部门推出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

  我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强调共建共享,要创造新的价值,并在新的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欧洲的尬尴

  对于脱钩,美国不仅自己有行动,还积极游说并施压欧洲、迫使其放弃购买及替换中国重要产品,意图将我国企业排挤出西方国际市场。

微信图片_20221028161520.jpg

  俄乌冲突,以及欧盟国家跟随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深受其害的是欧洲国家,稳定而廉价的能源供应受阻,推高了制造业体系的生产成本,食品价格飞涨,居民生活成本提升。

  各国推出了不同的纾困计划,依然难以应对严峻的通货膨胀,德国是欧洲的火车头,能源上涨,波及其在欧洲布局的产业体系。欧洲的制造业企业因无法承受高昂的能源价格而不得不选择在全球重新配置其生产基地,回流美国是一个选项,来中国也是一个重要选项。

  德国大众宣布168亿元的在华投资项目后,德国的另一家车企宝马也宣布停止在英国生产的电动车型,将MINI电动车生产线从英国迁到中国。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